大家都在看
羌族碉楼——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最佳答案
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的茂县、汶川、理县等地。羌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迁徙,他们选择居住在高山或半山地带,以抵御外敌,保护家园。为了满足军事防御的需求,羌族选择了依山而建的碉楼作为他们的民居。
羌族的碉楼被称为“邛笼”,已有2000年历史,最早记载出现在《后汉书.西南夷传》中。它们多用于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矗立于关口要隘或村寨附近。碉楼由石片和黄泥土建造而成,外观雄伟,坚固实用。楼体呈四角、六角或八角形,上细下粗,棱角突出,内有六七层,最高的可达十三四层。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修建时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无需绘图、吊线、柱架支撑,结构稳固牢靠,经久不衰。
现在,羌区的碉楼虽能见到,但数量已不如以前。许多地方新修了一些碉楼,多为观赏用。在保存完好的原始山寨中,仍有一些正在使用的碉楼,作为羌族民居的一部分,存储粮食使用。碉楼建筑集住房、防御、储藏、传递信息等功能于一体,不仅自成一体,还能与民房结合建造。其造型端庄、技艺精湛、结构考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具有超强的稳定性,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充分体现了羌族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技能。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