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什么
最佳答案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纡回,这句话意思是早上从黄牛山出发,晚上还住在黄牛山。原句出自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
原文: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色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白话译文:
江水向东流去,流经黄牛山,山下面有一个石滩,名字叫黄牛滩。南岸山峰耸立着,层次叠嶂,最外面的高崖边有一块岩石,形状像一个人拿着一把刀,牵着一头牛,黑色的人,黄色的牛,颜色分明。但是那里很少有人的痕迹,没有人能到那里去探究。
这块岩石很高,再加上江水很急,因此,虽然只有两三天的路程,还是可以见到这块石头。所以路过的人唱说:“早上从黄牛山出发,晚上还住在黄牛山,过来几天几夜,黄牛山一点变化都没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郦道元(446或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他在自己序文中写道:
首先,古代地理书籍,《山海经》过于芜杂,《禹贡》《周礼·职方》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又不详备,而一些都、赋限于体裁不能畅所记述《水经》一书虽专述河流,具系统纲领,但未记水道以外地理情况。
他在游历大好河山时所见所闻十分丰富,为了把这些丰富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人,所以他选定《水经》一书为纲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
其次,他认识到地理现象是在经常变化的,上古情况已很渺茫,其后部族迁徙、城市兴衰、河道变迁、名称交互更替等等都十分复杂,所以他决定以水道为纲,可以进而描述经常变化中的地理情况。
而更重要的是,他当时身处政局分裂时代,他向往祖国统一,着眼于《禹贡》所描写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版图广大的祖国,他利用属于全国的自然因素河流水系来作纲,可以把当时人为的政治疆界的限制打破了,从而充分体现他要实施祖国统一的决心。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