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古今意义

2025-02-05 17:48:4010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①连三月②,家书抵万金。

白头③搔更短,浑④欲不胜簪⑤。

【注释】

①烽火:古时报警的烟火。此指战争。

②三月:言时间很长,非确指。

③白头:指白发。

④浑:简直。

⑤不胜簪:言头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

【简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①,

名成八阵图②。

江流石不转③,

遣恨失吞吴④。

【注释】

①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②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③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④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简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望 岳

杜甫

岱宗①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②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③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②钟:赋予、集中。

③决:裂开。④凌:跃上。

【简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