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2025-02-07 18:30:5212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 常染色质:细胞间期核内染色较松散,染色浅且均匀的部分,主要由单拷贝及中度重复序列组成,是基因活性表达的主要区域。

2. 异染色质:细胞间期核内染色高度浓缩,着色深的部分,含有大量重复序列,通常无基因活性。

3. 核小体:构成染色体的基本单位,由组蛋白与DNA缠绕而成,约200bp的DNA盘绕在组蛋白八聚体外,相邻核小体间由H1组蛋白连接。

4. 组蛋白:染色体结构蛋白,与DNA形成核小体,分为H1、H2A、H2B、H3及H4等。

5. 转座子:基因组中可移动和自主复制的DNA序列。

6. 基因:DNA或RNA分子中的遗传单位,包含结构蛋白与调控蛋白,负责遗传信息。

7. 基因组:物种单倍体染色体数及其携带的全部基因集合。

8. 顺反子:遗传单位,与基因等同,代表蛋白质合成的DNA单位,对应一个多肽链。

9. 单顺反子和多顺反子:真核生物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mRNA,原核生物则一个mRNA编码多条多肽链。

10. 转录单位:DNA片段,包括启动子到终止子,原核生物包含一个或多个基因,真核生物一般只有一个基因。

11. 重叠基因:基因间存在DNA序列重叠。

12. 断裂基因:真核基因不连续,包含大量非编码序列,隔断蛋白质氨基酸序列。

13.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并切割特定双链DNA序列的核酸内切酶。

14. 超螺旋:固定DNA两端或为闭合环状DNA时发生的扭曲。

15. 拓扑异构酶:改变DNA连环数,通过切割、缠绕和封口过程。

16. 切除修复:修复DNA损伤,移除包含错误序列的DNA片段。

17. DNA分子自发性损伤:复制过程中产生的误差,通过校对系统未能修正的损伤。

18. 外显子和内含子:基因编码序列(外显子)与非编码间隔序列(内含子),后者在转录后被去除。

19. RNA剪接:从原始转录产物中去除内含子的过程。

20. 基因组的C值:单倍体基因组DNA含量。

21. C值悖理:C值与生物进化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

22. 转录:以DNA模板合成信使RNA的过程。

23. 翻译:将mRNA转录的密码子翻译为氨基酸序列,合成多肽链。

24. 编码链和模板链:DNA序列与mRNA相同,互补配对的DNA链为编码链,指导mRNA合成的链为模板链。

25. 同义突变:不影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DNA突变。

26. 上升突变和下降突变:改变启动子效率的突变类型。

27. σ因子:RNA聚合酶辅助因子,提高转录起始能力。

28. 封闭复合物和开放复合物: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的复合物状态。

29. 转录泡:RNA聚合酶、模板DNA与新合成RNA的三者结合的复合物。

30. 启动子:基因转录起始所需的DNA序列。

31. 增强子:强化基因转录起始的DNA序列。

32. 抗终止因子:阻止转录终止的蛋白。

33. 上游启动子元件:决定转录产物产量的启动子序列。

34. 帽子结构:mRNA5′端的特殊结构,保护稳定性。

35. 顺式作用元件:对基因表达有调节作用的DNA序列。

36. 反式作用因子:远离目标基因的调控蛋白。

37. 结构基因与调节基因:编码蛋白质或RNA的基因与参与调控基因表达的基因。

38. 组成蛋白与调节蛋白:细胞内稳定表达的蛋白与影响基因表达的蛋白。

39. 操纵子:DNA上包含多个基因与调控序列的区域。

40. 操纵基因:控制操纵子转录的基因。

41. 葡萄糖效应:优先利用葡萄糖的细菌代谢现象。

42. 弱化子:显著影响转录效率的DNA序列。

43. 前导区与前导肽:操纵子或基因序列的一部分,能调节转录。

44. 安慰性诱导物:非乳糖底物诱导酶基因表达的分子。

45. 密码子: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核苷酸。

46. 摆动假说: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配对的自由度。

47. SD序列:促进mRNA与核糖体结合的保守序列。

48. 校正tRNA:修正突变的tRNA。

49. 无义突变:提前终止蛋白质合成的突变。

50. 错义突变:改变氨基酸的突变。

51. 移码突变:碱基缺失或插入导致编码序列错位。

52. 可读框:编码蛋白质的mRNA序列。

53. 信号肽:指导蛋白质跨膜转移的序列。

54. 分子伴侣:帮助蛋白质正确组装、折叠的蛋白。

55. 基因工程:构建重组DNA用于生物学应用。

56. 基因敲除:定点修饰基因的基因工程技术。

57. 同裂酶和同尾酶:具有相同识别和切割位点的限制酶。

58. 细菌转化:细菌通过吸收DNA改变性状的过程。

59. 克隆载体:携带外源DNA进入宿主细胞的工具。

60. 多克隆位点:提供外源DNA插入位点的载体序列。

61. 基因芯片:检测基因表达的工具。

62. SNP: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63. 原位杂交:在组织中定位核酸的技术。

64. 凝胶滞缓实验:检测蛋白质与DNA结合的技术。

65. 反义RNA:与mRNA互补的RNA,抑制翻译。

66. 基因治疗:将正常基因导入细胞以治疗疾病。

67. 基因工程疫苗:表达病原保护性抗原的疫苗。

68. 基因家族:来源相同、功能相关的基因集合。

69. 活性染色质: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结构疏松。

70. CpG岛:成串出现的CpG二核苷酸序列。

71. 绝缘子:阻止基因活性传递的特殊顺式作用元件。

72. 应答元件:调控基因表达的DNA序列。

73. Britten-Davidson模型:基因转录调控模型。

74. 肿瘤:失去控制的无限分裂细胞群。

75. 癌基因:促进细胞增生的基因,常发生突变。

76. 原癌基因:正常时处于低水平表达状态的基因。

77. 抑癌基因:抑制细胞生长的基因。

78. 传统疫苗与基因工程疫苗:疫苗的不同制备方法。

79. 遗传作图:构建基因组序列图的技术。

80. RNA干扰:双链RNA诱发的mRNA降解现象。

81. 反向遗传学:通过DNA重组技术研究基因功能。

82. 基因组注释:分析基因组序列,标注成分与功能。

83. 过量表达与异位表达:基因表达的异常现象。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