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各地特色风貌及讽刺意义各500字

2025-02-10 09:09:586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对〈格列佛游记〉,有句评价道:以夸张渲染时代的生气,藉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观背后,应是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

我认为说得很有道理.

在书中,斯威夫特巧妙得运用了夸张的手发,——把人夸张变形为超级“大人”,超级“小人”或动物式的人。他们那种残忍、贪婪,那种自私、狠毒,不通过怪诞的手,怎能如此深刻有力地

表现出来?贝克特让主人公维妮在身子埋入黄土时还若无其事地梳妆打扮,并且一天又一天地高呼“啊,又是一个美好的日子!”甚至还蛮有亲情逸致地唱起轻佻的情歌,极具表现力的揭示了人们被习惯与本性支配所导致的精神错乱与麻木不仁。如果改用“写实”手法,恐怕很难达到这样奇异诡怪的“实”,自然也难以这么辛

辣地揭示人的荒谬境地。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感情的表达还是形象描绘,由于夸张手法的运用,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惊心动魄,令人难忘。

书中对显现实(更确切的说是对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讽刺入木三分,字里行间无不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格列佛游记》的讽刺在揭示现状的同时,也构成对某些语言的模拟和挖苦。这也是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的缘故。

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说带向另一个层面的讽刺:即对人性的怀疑。两次尺度转换起了某种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国,这点就变的十分明确了——因为格列佛自己也变成“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怜的几片小金币向那里的巨人讨好;他弄刀舞剑,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后宠爱的侏儒闹矛盾、斗心机。但他的讨好保护人的行动又实属迫不得已——因为他随时可能被任何外在的如此,对社会现状的批评便进而转化为对普遍人性的怀疑。关于“钱”的一段深入肯綮的评论就实例证。

总之,这本书借用夸张的手法,给我们带来了就是显示生活的点评和讽刺,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第一卷写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国(利立普特)的遭遇,格列佛与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为十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们捆了起来,但后来由于他表现温顺并答应接受某些条件,小人国国王同意恢复他的自由。此时,该国正遭到另一小人国(布莱夫斯库)入侵,格列佛涉过海峡把敌国舰队的大部分船只掳来,迫使敌国遣使求和。尽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后来因在几件事情上得罪了国王,国王决定刺瞎他的双眼,将他活活饿死。格列佛得知消息,仓皇逃向邻国,修好一只小船,起航回家。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在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陆地。这陆地叫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格列佛一到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变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国,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利立普特(小人国)人,比例倒了过来,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竟把他带到市镇,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王后买去,得以与大人国的国王相处。逐渐地,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后来木箱落入大海,被路过的船只发现,里面的格列佛获救,终于又回到英国。

第三卷写的是飞岛国。这一卷比较松散,铺得较开,写格列佛以勒皮他(飞岛)游历为中心,兼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四个地方的游记。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贤马国(“慧骃国”)的所见所闻。这是历来最为争议的部分。在那里,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骃的放逐,满心怅惘地回到那块生他养他如今却叫他厌恶的故土,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野胡”在一起度过自己的余生。

在这些虚构的国度里可以找到当时英国社会的痕迹。作品集中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对英国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讽刺。如小人国里的高跟鞋代表的是当时的辉格党,而低跟鞋代表的是托利党,关于打破鸡蛋是从大的一头打还是从小的一头打的争论反映了宗教战争。主人公格列佛勤劳、勇敢、机智、善良。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勾画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幻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首版在一周内售完,并立即被译成法文和荷兰文。18世纪末叶出现了改编的小册子。伦敦塔巴特出版社于1805年首次出版了专门的儿童版本,并附有三幅彩色铜板插画。迄今的儿童版本一般只涉及格列佛在小人国和大人国的奇遇。《格列佛游记》对英国和世界儿童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尤其是其勾想手法、离奇描写在英国儿童文学史上有开拓意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