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例子

2025-02-16 14:48:1687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例子:

(1)诺贝尔研制炸药

1864年的一段时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的马拉湖上,有一只船一直停在那儿。附近的居民对这艘船充满了恐惧,谁也不敢靠近它,因为炸药大王诺贝尔在船上进行制造炸药的实验。

从事炸药的研究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诺贝尔在实验室试制炸药时,有一次发生了大爆炸,当场炸死了5个人,其中包括诺贝尔的弟弟,他的父亲也受了重伤。这个祸事发生后,周围居民十分恐慌,强烈反对诺贝尔在那里制造炸药。

诺贝尔没有被这次爆炸吓倒,他把设备转移到附近的马拉湖,在船上继续他的试验。

在诺贝尔之前,很多人研究和制造过炸药,如中国的黑色火药和意大利人发明的硝化甘油。硝化甘油的爆炸力比黑火药大得多,但它不易控制,容易自行爆炸,也不容易按照人的要求爆炸,制造、存放和运输都很危险,人们不知道该怎样使用它,所以在发明以后的十几年间,人们只用它来治疗心绞痛。

诺贝尔就从硝化甘油的制造和研究入手。起初,他用黑色火药引爆硝化甘油,后来又发明了雷管引爆,取得了使硝化甘油爆炸的有效方法。 

初获成功之后,接着就是实验室大爆炸的巨大挫折,诺贝尔只好把实验室移到船上。后来几经波折,他在一个叫温特维根的地方找到一处新厂址,那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硝化甘油工厂。

在诺贝尔研究的道路上,真是困难重重,多灾多难。他制造的硝化甘油,经常发生爆炸:美国的一列火车给炸成了一堆废铁;德国的一家工厂,全部成了一片废墟;一艘海轮,船沉人亡。 

这些惨痛的事故,使世界各国对硝化甘油失去了信心,有些国家下令禁止制造,贮藏和运输硝化甘油。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诺贝尔没有灰心,不解决硝化甘油的不稳定问题,他决不罢休。

经过多次反复试验,他终于发明了用一份硅藻土(一种名叫硅藻的极小的生物壳堆积而成)吸收三份硝化甘油的办法,第一次制成了运输和使用都很安全的工业炸药。诺贝尔再接再厉,又把发明的成果向前推进了一步,用火棉和硝化甘油发明了爆炸力很强的胶状物——炸胶。

再把少量樟脑加到硝化甘油和炸胶中,制成了无烟火药。

诺贝尔不顾反对,不怕危险,潜心研究,终于研制出炸药。功夫不负有心人。

(2)居里夫人发现镭

1897年,居里夫人对放射性物质进行研究。她为了提炼出一种纯净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搞到了一吨可能含这种物质的工业废渣。在院里进行冶炼、溶解、沉淀、分析。

她不畏艰辛,不畏身体受到放射性的影响,经过3年又9个月,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新物质,取名为镭,这项研究也让她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她并不爱慕荣誉,视金钱如粪土,把奖章给小女儿玩,把奖金捐献给在战争中的法国。她这种精神,被各国人士鼎力赞扬。

(3)爱迪生改进灯泡

杰出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了弧光灯后宣布他能发明一种使人满意的光。但这种灯需要特殊的材料做灯芯,爱迪生先后实验了数千种材料,经过几千次失败,1879年4月他改进了前人的棒状、管状灯,做出了一个玻璃球状物。

1879年10月21日他把一个经过碳处理的棉线固定在玻璃泡内,抽出了空气、封上口、通上电流,它发光了,人类历史上首个电灯出现了

(4)海伦·凯勒苦学

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

在她一岁半的时候,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5)林肯苦习演讲

资产阶级革命家、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

他年轻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

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2、“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谚语),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认真地对待所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好这件事情。它说明事情的成功,在于肯付出辛勤的劳动。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