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北京国子监有哪些建筑布局组成?
最佳答案
北京国子监历经元、明、清三代的不断修葺和扩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整体建筑群。
国子监坐北朝南,呈南北向的长方形,为三进院落式,以辟雍殿为中心,呈左右对称排列的传统建筑格局,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建有集贤门、持敬门、太学门和琉璃牌坊,其后为辟雍、彝伦堂和敬一亭等建筑。
国子监街的街首是4座雕梁画栋的彩绘过街牌楼,均为两柱冲天带跨形制,柱身通体为朱红色,额枋彩绘有金龙,并带有斗拱,脊上有吻兽,整体造型独特典雅,尊威并现。
街东西口有两座牌楼,横额上书"成贤街"3个金字,街中端位于国子监两侧的牌楼,横额上书有"国子监"字样,以示此处为朝廷最高学府的所在。
集贤门是国子监的大门,门内院子东西设有井亭。持敬门位于集贤门的东侧,与孔庙相通。持敬的意思是:从国子监进入孔庙祭祀孔子时,一定要怀着无比崇敬的情感。
太学门之后是国子监的第二进院落,里面有琉璃牌坊、辟雍和彝伦堂。
琉璃牌坊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的横额都是皇帝御赐的,是我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
集贤门内是3间4柱7楼庑殿顶式的琉璃牌坊,建于1783年的乾隆年间。正面匾额上书有"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彩画华美绝伦,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
牌坊中间的门洞称为"龙门",凡是前来应考的举子,都要从龙门跳过,相传,跳得越远,得中状元的几率就越高,大有鲤鱼跳龙门的意味。
第二进院落的东、西两院为4厅6堂,有4座碑亭。4厅是教育的管理机构,分别为绳衍厅、博士厅、典簿厅和典籍厅,此外还有档子房和钱粮处;6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分别为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义堂、崇志堂和广业堂。
6堂南边各有房10间,与太学门相连。院内有东、西御碑亭,西亭用满文镌刻着《恭勒御制国学新建辟雍圜水工成碑记》,东亭碑的碑阳为汉文镌刻的《恭勒御制国学新建辟雍圜水工成碑记》。
辟雍是历代皇帝"临雍讲学"的地方,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被建筑大师梁思成誉为北京的"六大宫殿"之一。"辟雍"又叫"璧雍",是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而设立的大学,古代建成四周环水、圜如璧的式样。
用来比喻天圆地方,是传流教化的意思。四面环水,可以节观,学生隔着四面流水聆听天子在辟雍讲学。在《三辅黄图》、《明堂月令》中都有过类似的记述。
从《竹书纪年》有关周代建辟雍的记载来看,最少有3000年的历史了。清朝自康熙皇帝开始,每一皇帝即位之后,都会照例去国子监巡幸讲学一次,称为临雍视学。
乾隆帝第一次临雍在彝伦堂讲学,非常不满意,认为这种做法充其量也只能算作"视学",所以主张兴建辟雍,以完善礼制。
1783年,乾隆皇帝亲自下谕旨,重新兴建辟雍,并在大学士刘墉与和珅的设计督造下竣工。
新建的辟雍长宽均为18米左右,是一座四角攒尖宝顶式的方形殿宇,建在圜河中叠石的方基之上,面阔7间,重檐黄琉璃瓦,四面开门,并且有周廊环绕。
周廊外建有圆形的水池,池水四周筑有汉白玉护栏,在外掘井,通过暗道在池水岸的四面各设有一个螭首的喷水龙头,将水注入之后,经如虹石桥与辟雍相通,形成外圆内方的格式,以符合古代明堂"辟雍泮水"的制度。
殿内设玉有峰屏宝座,为皇帝临雍讲学时所坐。"辟雍泮水"建成后,与国子监黄琉璃瓦、红墙绿柏和潋滟的池水相辉映,更显得雍容荣贵、富丽堂皇。
在国子监的辟雍殿西的圆水池旁,高矗着一棵古槐,它的主干呈罗锅状,上部向南倾斜,而且在主干北侧的罗锅部位有被用利器砍过的痕迹,是因为砍掉一大枝的缘故,人们称此槐为"罗锅槐"。
在国子监内,先后造就出许多优秀的人才。元代第一任国子监祭酒著名教育家许衡亲手种植的古槐古柏仍然存活着,一棵在彝伦堂前,一棵在大成殿阶下。两棵古树老干横枝,婆娑弄碧,生机盎然。
除此之外,国子监还出现了不少文学巨匠,如康熙时"勾栏争唱孔洪词"的著名戏剧家孔尚任和洪A,诗人查慎行、词人纳兰性德、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等都在这里做过监生,真是济济多士,隽才辈出。
国子监内还保存了一批《十三经》刻石,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和《孟子》,共刻石碑189通,加上"御制告成"碑,共190通,由于这些碑刻刻于乾隆年间,所以又称为乾隆石经。
这些碑刻共63万言,为雍正年间江苏金坛贡生蒋衡所手书,历时20年完成,之后立于太学,作为北京的碑林,是我国仅存的一部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极具文化价值。
在国子监和孔庙大门外约10多米处的成贤街北侧各立有下马石碑一通。下马碑石刻为清朝遗物,高约4米,宽近一米。下为滚墩石碑座,碑阳、碑阴分别用满、汉、蒙、回、托忒、藏6种文字刻写这"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在古时,为了表达对先师的崇敬之情,都要在此下马、下轿,步行进入庙内祭祀。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祭祀礼仪的隆重与庄严是非常严格谨慎的。
国子监街上除国子监和孔庙之外,周边地区还有的一些文化遗存,国学胡同内有一座祭祀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国子监街南有建于明代的灶君庙。方家胡同原有国子监南学,是当时学生住宿进修的地方。
国子监与周边的这些文化遗存共同组成了一道庄严肃穆、蕴涵深邃的文化景观,充分体现出这一地区在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古城中的珍贵价值,别具魅力。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