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教案【三篇】

2025-02-19 00:32:038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 #亲子教育# 导语】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以下就是 为您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教案【三篇】,供您参考。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教案一:元宵节来历

 有益的学习经验:

 知道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叫花灯节。了解相关的民俗文化。

 活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录相、元宵一盒、花灯等。

 活动与指导:

 1.猜谜语:汤园。说说这是过什么节的一种吃食。引出谈话主题:元宵节。

 2.观看录相元宵节。让幼儿说说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

 3.讲解元宵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点花灯是为了让节日的夜晚明亮,欢快。人们为了增添娱乐的情趣,还在灯上写上谜语,让大家来猜,猜中有奖,非常有趣。这个节日从古代传下来的,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花灯的样子越做越多,工艺越来越复杂,每年过节时,各地都有花灯展,鼓励小朋友随家人节日去赏灯。井告诉幼儿电视台届时还要播放相关节目,请大家注意收看,体验全家一起过节的乐趣。

 3.请幼儿观看传统花灯的样子和吃元宵。说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吃过什么馅的元宵。

 备注: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这样一种传说。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雉)临朝称制,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扫除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因为扫除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这夜,汉文帝就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传说,教师了解即可,不必详细讲给幼儿听,若讲,酌情简化。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教案二:卖汤圆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感受歌曲诙谐有趣的气氛。

 2.尝试用多种身体动作表现卖汤圆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2.歌曲《卖汤圆》的碟片。

 活动过程:

 1.交流对汤圆的认识,激发活动兴趣。

 2.观看碟片,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愉快和有趣的气氛。

 (1)欣赏碟片,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旋律。

 (2)交流欣赏感受。

 3.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倾听歌曲《卖汤圆》。

 ①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②你觉得哪一句不太懂或比较难记?

 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你很快地记住歌词?

 (2)幼儿尝试将歌词填入到旋律中,说唱歌词。

 (3)运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4.尝试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卖汤圆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绪。

 (1)随着音乐自由创编身体动作。

 (2)自由结伴,表演卖汤圆的情景。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教案三:参观花灯展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进一步感受花灯丰富的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

 2.能大胆地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的发现。

 3.产生自己制作花灯的愿望。

 活动准备:园内布置花灯展。

 活动过程:

 1.参观花灯展,感受花灯的多种多样。

 (1)进入展厅,提出参观要求。

 (2)自由结伴欣赏和交流。

 (3)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1)教师示范讲述,为幼儿提供欣赏和讲述的思路。

 (2)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进行欣赏。

 (3)幼儿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花灯。

 ①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物品时,应该说清楚什么?

 ②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

 3.拓展思维,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1)回忆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花灯的多样性。

 (2)欣赏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