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作为姓氏怎么读

2025-02-19 09:17:569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姓氏:伏,读音:fú。

伏字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金文,字形从人、犬,表示犬趴伏在人身旁。这种趴下、俯伏的姿态,或被理解为像一只狗正俯身守候在一个人的后边,准备袭击他。伏字的本义是“伺机狙击”。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想要隐藏自己时,一般都会趴下不动,因此“伏”字又引申指潜藏、埋伏。

中国农历节气中有“三伏”的说法。“三伏”包括初伏、中伏、末伏,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在古文献中,“伏”与“服”常互用,有时甚至混用。这两个字除了读音相同之外,形义之间本无联系。只是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因为词义的引申发展而出现了交集,乃至于互用甚至混用。例如,“伏刑”亦写作“服刑”;“服老”亦与作“伏老”。

关于“伏”字的具体含义,《广韵·屋韵》引《释名》的解释说:“伏者何?金气伏藏之日。金畏火,故三伏皆庚日。”这是把“伏日”的“伏”解释为金气伏藏。

实际上,“伏日”的“伏”的命名,与古代社会的民俗密切相关。古代民间有祭祀的习俗,每年有两种大的祭祀:一种是腊祭,在每年的十二月举行,因祭首握祀用腊肉,故称为“腊”。另一种祭祀叫“伏祭”,在每年的夏至的第三个庚日以后举行。

陆宗达先生认为,“伏祭”中的“伏”字是因为要杀狗作为仪式而得名。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