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年代划分

2025-02-20 10:18:3412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955年,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的一批中学毕业生开始了他们投身农村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程,标志着知青年代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的知青主要是指那些毕业后选择回归农村,被称作“早期知青”或“返乡知识青年”。他们中的部分来自城市,是经过有组织的支边活动来到农村的。1960年,知青下乡还处于试验阶段,规模相对较小。

196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这一举措使得知青年代的规模和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成立了“知识青年下乡指导小组”和安置办,各地也相应建立了专门的安置机构。此前,1963年的“六一”届和1965年的“六五”届毕业生已经有一部分人奔赴农场和农村,这些被称为“前老三届”下乡知青,包括了六一届和六五届的毕业生。

“老三届”(1966-1968年)和“新五届”(1969-1973年)的知青群体,以及随后的“后五届”(1974-1978年),都属于这一时期知青的组成部分。这些时期的知识青年,无论来自城市还是农村,都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参与到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中国知青运动的显著特征。

扩展资料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