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不骄败不馁下一句是什么

2025-02-27 07:16:248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胜不骄,败不馁”下一句是“心有惊雷而面如潮平者,可为大将军。”出自春秋时期孙武《孙子兵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胜利了不会去盲目夸张且带有骄傲的欢喜,失败了也不会由于惊慌失措而垂头丧气,心里怀抱着犹如闪电般迅捷和狂热但是在从来不会因为内心的悸动凸显在脸上,这样的人可以称职的为三军统帅。

《孙子兵法》中觅得原句,曰:胜,不妄喜;败,不遑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此外,西汉司马迁《史记》中亦云: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胜不妄喜,指取得成功不狂妄自大,骄傲自满。而失败了,不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是说心中犹如惊涛骇浪,脸上却平静的如一波湖水,意思是处变不惊,无法从表面看出他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主帅。

胜了,不因为喜悦而生狂妄之心;败了也不惊惶失措,不灰心丧气,心里面哪怕像惊雷一样激动,脸色却始终像平静的湖面一样不起波澜,这样的人,可以拜他做上将军。

“胜不骄,败不馁”典故: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意志力是什么?意志不能左右战场的胜负,胜利的真正意义在于,一旦与敌人交战,心无旁骛,全神贯注,胜不妄喜,败不惶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此为大意志,大气魄。其实,重要的不是在于“家传宝箭”,老将军用“上将军”的要旨来训导儿子,儿子却以士兵的心胸揣度成败。儿子战死的原因在于,“宝箭”的秘密根本没有被认识。胜了,不好大喜功;败了,能够静思己过。世人评曹操的时候就说曹操打仗失败了,他能够很好的反思己过,哀兵求胜。

而一旦曹操赢了,那就好大喜功,什么诤言都听不进去了……赤壁大战的失败就是曹操好大喜功所致。曹操自己也说了,“吾失奉孝……”,的确,如果郭嘉那时候还没死,或许赤壁之战就能改写了。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