忤逆的意思和含义

2025-03-04 17:25:429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忤逆的意思和含义:指冒犯、违抗之意。

忤逆介绍如下:

忤逆,读音:wǔ nì,汉语词语,意思是1、指冒犯、违抗之意;2、指不孝顺、叛逆之意。出自汉陆贾新语辨惑。

抗命介绍如下:

抗命,读音为kàng mìng,汉语词语,意思是拒不接受命令;违抗命令。

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一回:“曾记小子生日,正是前清光绪初年间,当时清朝虽渐渐衰落,然全国二十余行省,还都是服从清室,不敢抗命;士读于庐,农耕于野,工居于肆,商贩于市,各安生业,共乐承平,仿佛是汪洋帝德,浩荡皇恩。”

皇帝介绍如下: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

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中国最早所谓的“皇帝”,是对“三皇五帝”的统称。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传说中的三个古代帝王;“帝”原指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者。

即天帝,后来许多国家混战,各自称帝,出现西帝、东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来到人间,成为超越“王”的人间尊号(也有说是部落时期的黄帝、炎帝、蚩尤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