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中国古代毒药另一种断肠草—钩吻
最佳答案
钩吻,又名葫蔓藤、野葛等,为马钱科一年生藤本植物。其全株含有多种生物碱,尤其是钩吻素子、寅、乙、甲等,是其毒性来源。动物实验显示,钩吻素寅致死量低至0.8mg/kg,中毒症状为呼吸麻痹。与箭毒科不同,钩吻素类主要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且对心脏和血压有抑制作用。医用钩吻素类虽可用于治疗神经痛、脊髓灰白质炎等,但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使用时需谨慎。
中毒后表现包括神经肌肉麻痹、复视、消化道灼痛、呕吐、腹泻等。由于作用机制特殊,无特效解药。紧急处理方法包括洗胃、催吐、导泻等。传统中药如三黄汤(黄岑、黄连、黄柏、甘草)、金银花榨汁加黄糖灌服,以及鲜羊血灌服等,亦有缓解作用。荠苠,性甘、寒、无毒,可用于解钩吻毒,具体方法为煮汁内服。
钩吻在浙、闽、粤、滇、黔、桂等地有分布。由于其毒性,误食者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因此正确识别和避免误食是关键。虽然其在医学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在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剂量和方法,避免潜在的中毒风险。了解和预防钩吻中毒,对于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中国一直是医药学大国,从远古时代就有很多关于草药的记载,其中也包括很多厉害的毒药。主要记载的有:断肠草、雷公藤、另一种断肠草—钩吻、鸩酒、砒石、鹤顶红、番木鳖、夹竹桃、天然砒霜、乌头、见血封喉又名毒箭树、雪上一枝蒿、奎宁、情花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