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冀中的地道战陷坑的意思
最佳答案
冀中的地道战陷坑的意思是:地道战中的陷坑是一种陷阱,通常用于对付敌方士兵。当敌方进入地道时,他们可能会掉进陷坑中,被困在坑底,无法逃脱。
冀中地道战简介:
河北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冀中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是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一种形式。在平原上开展游击战争,不同于在山区。平原上一马平川,对装备精良、拥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日军来说更有利。
于是在一段时期,冀中根据地开展了一场改变平原地貌的运动,即拆除城墙、开挖道沟等,这些都是为了开展游击战而进行的。而地道最初的功用,是为了躲避敌人,后来发展成了游击战中的一种战斗形式。使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阻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地段。
冀中地道战意义:
侵华日军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扫荡行动,步步压缩冀中抗日根据地,抗日斗争形势异常艰难。 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带领广大军民,在几乎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带采用地道战、地雷战等机动灵活的战术,在实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冀中地道战的历史背景和地道建设:
1、历史背景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军的“扫荡”计划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
2、地道建设
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防火,防水,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
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2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