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广场协议”:日本是如何把自己玩死的?

2025-03-07 01:35:3511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988年,日本街头繁荣异常,万元大钞在短短一公里内就能随意挥霍,夜店见面礼是金表,连大学生还未踏入社会,就被企业提前预付工资。然而,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1985年,美国卡特彼勒公司CEO李·摩根放言,只要美元贬值20%,他的推土机就能触及日本。当时,美国制造业面对日本的挑战,认为美元坚挺是原因之一,于是寻求政府干预,推动《广场协议》的签订,希望日元升值来提升竞争力。

协议签订后,美日等五国联手抛售美元,导致日元快速升值,给日本制造业带来巨大压力。企业开始想方设言降低成本,甚至出现了诸如用吹风机回收切削液的节省措施。然而,尽管日元升值,由于日本企业的成本压缩,美国对日贸易逆差并未如预期减小,反而加剧。讽刺的是,日本并未因升值获益,反而面临产业转移和工人失业的困境。

在金融市场的冲击下,日本股市和房市泡沫破裂,尾上缝料理店的股票神婆神话也随之破灭。政府试图通过降息来稳定经济,却意外推高了股市和房市泡沫,最终导致19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失去的二十年里,日本制造业衰败,美国亦步亦趋,金融和房地产成为主导,制造业则陷入困境。

尽管广场协议涉及多国,但日本的教训在于过度依赖金融,忽视实体产业。美国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制造业衰退,金融和房地产主导经济。历史的教训在不断重演,但是否能吸取,唯有时间给出答案。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