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但丁《神曲》中的人生哲理
最佳答案
《神曲》是但丁的一部充满隐喻性和象征性的作品,尽管采用了中世纪特有的幻游文学形式,其寓意和象征在解释上常常引发争议,但其思想内涵异常明确。但丁写作《神曲》的主旨是“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裨益”,旨在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人们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他希望意大利能够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的复兴之路。
但丁生活在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位“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他希望革新政治,实现理想与抱负。他热情地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认为现世生活自有其价值,强调人赋有“自由意志”,这是“上帝最伟大的主张”。他歌颂历史上具有伟大理想和坚强意志的英雄豪杰,希望世人以他们为榜样,振奋精神,避开怠惰,战胜一切艰险,去创造自己的命运。他强调,虚度一生是无法成名的。
在《神曲》中,但丁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唤对现世和斗争的兴趣,追求荣誉的思想,这是他作为新时代诗人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生活价值的观念,与中世纪一切归于神的思想,与宗教神学宣扬的来世主义针锋相对。《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又把现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他揭露教会和僧侣的败行劣迹,但又不整个地反对宗教神学和教会,甚至还把宗教神学置于哲学之上,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
在对待封建君主的态度上,但丁也常常是矛盾的。他曾义愤填膺地谴责意大利没有一块干净的土地,“意大利所有的城市,到处充斥着暴君”。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弱小的市民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的反映。为了对抗专横恣肆的教会,最初的人文主义者不得不谋求王权的支持和保护。
《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吉尔在《埃涅阿斯记》中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罗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但《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维吉尔和贝阿特丽切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鲜明的个性。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贝阿特丽切是恋人,在对诗人的救助和鼓励中,显示出母亲般温柔、庄重的性格。
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在哀怨欲绝的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保罗与佛兰切丝卡这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皇博尼法乔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
《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史诗,写于1307年至1321年,被认为是欧洲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全诗为三部《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每部33首,最前面增加一首序诗,一共100首。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各首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