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2025-03-07 02:43:068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影响力》这本书的读后感。

《影响力(经典版)》就一直是最为畅销的图书。由于它的影响,劝说得以成为一门科学。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为某一产品或事业观点游说的人,这都是一本最基本的书,是你理解人们心理的基石。在《影响力》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

查理芒格甚至还因为喜欢罗伯特.西奥迪尼写的《影响力》一书,直接送了作者一股伯克希尔A股。(再次强调:目前市价是30万美元/股)。《巴芒演义》唐朝著

这本书我认为是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人与社会之间是如何作用的书。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信号原则,人们发出信号就会启动我们内部的心理反应机制,这些心理反应机制有一些是先天的,但是大部分是后天社会、文化、习惯形成的。

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就有些人利用这些心理机制获得利益,这就产生了顺从心理学。

尽管顺从职业者,使用上千种不同的策略让人顺从可绝大部分策略都可分为6种基本类型。这六大原则分别是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

以下是我对这6种原则的学习和感悟。

第第一原则:互惠。

互惠原则是我们社会交往的基石。

就是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就像镜子一样。

当运用互惠原则时却有许多的变种。

比如:可以主动的付出,即使是强迫的,对方也会不由自主的回馈。

还有“后退一步”原则,先提出一个大请求,当被拒绝之后,再提出一个小请求,这被答应的几率就非常高了。

互惠原则之所以这么有用,就是因为人们在被别人请求帮助时会想到自己,如果自己需要帮助,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这个时候一般会答应,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第二原则:承诺和一致。

承诺和一致原则认为,一旦做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就会立刻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和他保持一致。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们会想方设法的以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是思想改变行为,还是行为改变思想?

根据承诺和一致原则是行为改变思想。

其实人并没有把问题想的那么清楚。这就像关于联合国对全球变暖问题,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这和我们自身关系并不大,我们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但是一旦我们选定了,我们就会在内心和行为上不断的加深这个观点,直至让我们变得深信不疑。

第三原则: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认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尤其当我们在特定情形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

当我们不了解,不确定当时是什么状况时,我们一般会看看周围人是如何做的,也就是俗称的“随大流”。

在大部分情况下“随大流”是正确的,因为这会减少我们的脑力,做出正确的判断。

但是有些事却不正确。比如:一种情况是突然的,不确定的,大部分人并不了解这是什么情况时,每个人都在观察别人如何反应,而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在观望,而人人表现出来的是冷静的,安稳的,所以大家都会采取不反应,不行动。这就会理解错误,取得坏结果。这种现象被称为“多元无知”。

第五原则:喜好。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所提出来的要求。

这就是为什么广告公司会请明星代言,因为明星是我们喜欢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要购买汽车,如果我们的亲朋好友购买了一款汽车,我们大多数会觉得此汽车不错,不然的话,为什么我们的亲朋好友会购买此汽车呢?

第六原则:权威

权威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即使是具有独立思考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的命令,做出一些完全丧失理智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会相信权威,是因为权威大部分是正确的,我们跟随权威为人物,其实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父辈、长辈,还有领导和我们有很近的关系,特别是在工作上的领导,会影响我们的工资收入,所以我们必须相信、听从领导的话。

这就是体制化了。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就会偷懒,因为这的确节省了我们的体力、脑力和精力,所以顺从从业者就会利用我们相信权威的反应,让我们答应或者相信一些事情。

比如:会请名人、专家打广告,或者会让穿职业套装的人做推荐。

第七原则:稀缺

物以稀为贵,我们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逆反?就是因为越不让他们做什么事,他们反而认为这件事情是稀缺的、珍贵的,他们就越要赶紧做。

我们读这本书还要了解怎样拒绝,保持自己的真实意愿。

破解的方法有这么几个方法。

一、不确定

现在社会发展的这么快,今天还是新技术、新思想,过了几个月就可能被淘汰了,落后了,落伍了。

我们对于情况的不了解、不确定是经常性的,所以要接纳,既然不确定,那么就要重新审视、学习。

二、不知道

要虚心,知道自己有不懂的,不知道的。那么就不会不懂装懂,为了面子活受罪。

三、不忘初心

我们一开始要做的这件事情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买一辆物美价廉的好车,还是为了解决问题?只要对事不对人,不管这个销售人员是多么好的人,都和我没有关系,而我只是想得到这辆车或把这件事情解决,达到自己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并且保持警惕,只要我们持续学习,就会把不懂得变成懂得,只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就不会被别人说引导、利用。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