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曾国藩:一勤天下无难事,你认为呢?
最佳答案
天下学问唯勤不破
早年在湖南乡间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曾国藩背诵一篇文章。有一个小偷潜伏在他家屋檐下,准备等曾国藩背完书睡觉后偷点东西。可小偷等了好几个时辰,都听见了公鸡打鸣的报晓声了,曾国藩还在背书,一直没有睡觉的意思。小偷实在是不耐烦了,跳了出来,走到曾国藩的面前,怒气冲天地说:“你笨到这种程度还读什么书呢?”说完,他便很流利的将这篇文章背诵了一遍,便扬长而去。
就论天赋而言,曾国藩在这方面实在算不上高。他连续考了7次,直到23岁才考中秀才。同为晚晴四大名臣张之洞13岁即中秀才,左宗棠14也考中,即便是李鸿章也是17岁中的秀才。但即使如此,其余三位都视之为师长,能取得如此成就,与曾国藩的勤奋和坚持脱不开关系。
天赋是老天爷赏饭吃的东西,没人能够控制得了。勤奋却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普通人只能坚持一月的习惯,他能坚持一辈子,这便是他的过人之处。单就书法这一项,他一直传习到老,终其一生所写的书信、日记和奏折,均为楷书或行书。
所有的胜利,最后都是一种价值观的胜利。在他写给儿子的家书中,总是提醒儿子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 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
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
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2
人贵知不足,不足之处,记而改之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缺点很多的人。三十岁进了翰林院之后,见到了全国范围内各种优秀的人才,这也激起了他的敬畏心和羞耻感。自小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立志效法古今的圣人。三十一岁那年,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日课十二条,不断反省自己并改正自己的行为。
曾国藩一生都有记日记的习惯,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天还未曾间断。年轻的时候,曾因为游手好闲,曾父写了一封家书指出他的缺点。看过之后,他便立马悔悟并改正。从此,他以勤克惰,除偶尔生病之外,一生坚持早起。
论天资,许多人都看不起曾国藩的“拙”。他算不上聪明,读书的时候,“一书未读完,断不看他书”,“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他不使巧劲儿,硬碰硬地来。昨天哪里做得不好,一一记录下来,今天一点点改掉。他总不忘告诫家人应当如何谋正道,修正业,立正德。即使在戎马军营之中,每天面对生死未卜,他依然没有忘记修业与功课。
他曾训诫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