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读后感1000~1500字

2025-03-14 23:26:2212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今天读完汪曾祺的散文,感触颇深。首先,在文章用字方面,他提到中国汉字的独特性和意义。汉字是用来观看的,不是用来朗读的。许多诗歌在朗读时会失去原有的韵味,所以他反对朗诵诗歌和散文。他主张一字一字地认真斟酌每一个字眼。沈从文的《边城》不到七万字,但耗费了半年时间来完成,汪曾祺的散文同样注重每一个字,虽无独特之处,但整体行云流水,读来别有一番风味。他主张刻画人物时应注重环境、声音和颜色的烘托,而非过多描写。如何组织文章?汪曾祺认为应在脑海中先构想文章的轮廓,再进行写作。这些思考是在品茶静坐时产生的。

其次,汪曾祺的散文风格朴素而简练,人人一看都能明白。这种风格源自于他对沈从文和老舍的学习。朴素的文字背后,是一种文学修辞和语言上的大师功夫。汪曾祺提到,他们都是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汪曾祺自己也有深厚的家学渊源,他从小就开始接触《论语》等经典著作,并在小学时就开始写作小论文。相比之下,我上小学时接触的多是放羊和掏鸟窝。

汪曾祺散文最值得称道的是那份“真”。他笔下的文字没有矫揉造作,而是充满真情和真语言。这种语言风格让人感到舒服,可信。相比之下,现在很多文章喜欢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让人感到不舒服。他笔下的草木性灵、历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风土、艺术文物等都涉及其中。尤其是写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对师友、家世、父亲、母亲等的回忆文章写得最美,令人陶醉。他表现出的善良、和蔼、真实令人敬佩。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对父亲的回忆,父子之间是自由、平等、融洽的。《我的母亲》中对三位母亲的回忆,虽然两位是继母,但充满了感情和幸福。

最后,汪曾祺的用情真挚。他对任何人都是友好的,无论是对西南联大的师友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朋友。他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纯真自然,这种对人友善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对自然、朴素的养生之道也有独到的见解,这种追求值得我们借鉴。文中提到的他老师的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对我影响很大。生活应该保持一颗童心,不要装腔作势。阅读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