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的来历?

2025-04-20 15:31:4311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1][2]

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地方,是英国人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当地的方言叫eranda。接着,新加坡的开埠者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也使用这种外廊结构的建筑,称之为“店铺的公共走廊”,或叫“五脚气”、“五脚基”。后来传入中国华南地区后开始称为“骑楼”[1]。1849年,海口市的四牌楼街建起了第一座骑楼,由从东南亚返乡的琼籍商人所建[3]。1875年以后,骑楼出现在厦门的部分街道,由当地侨商所建。[4]

中文名

骑楼

外文名

Building overhang

别名

廊房、店屋、五脚基

性质

殖民地建筑[5]

起源地

印度[5]

所属地区

南亚、东南亚、中国华南[2]

国外代表城市

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新加坡、吉隆坡

中国代表城市

海口、文昌、漳州、厦门、泉州、广州、潮州、汕头、梅州、北海、南宁、梧州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