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立德、立功、立言”的出处是什么?

2025-05-05 13:13:436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中国古人讲人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复次有立言,不仅明确划分了其中递进的境界,还以三者兼得为人生至善至美之境。今之人也有人生当追求道德成就、事功成就与学术成就的说法,但主要却用力辩其不同,并愈益自觉到三者兼得的困难性。

最近读到一些回忆王浩先生的文字,其中提到金岳霖先生五十年代初在一篇自我检讨的文字中,曾将沈有鼎、殷海光、王浩称作他三个跟不上时代的学生。这其中沈有鼎也是殷、王的老师,且撇下不说。对这篇文字最有感触的恐怕就是当时已身处海外的殷、王二人了,毕竟金先生是他们终生感念的启蒙师。

说来也巧,殷、王二人多少都是因为读到金岳霖为清华大学编写的讲义《逻辑》,产生师从金先生最初的动因。中日战事爆发后,清华、北京、南开三校“南渡”昆明,合组西南联大。殷海光追随金先生而来,一九三八年秋考入联大哲学心理学系,一九四二年又进入清华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哲学部。王浩也在联大生活了七年,只是比殷晚一个年度。师生三人在西南联大共同生活的一段岁月,王浩后来的回忆透露了若干信息:

我在三九年秋到昆明作新生,一直住到四六年春离开准备出国,住了将近七年。在这段感受力最强的日子,和许多老师及同学享受了一种人生极难得的平淡亲切而纯洁的人际关系。这样经验不但为以后的作人和学业打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而且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同情一直持续着,成为崎岖的生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王浩:《从金岳霖先生想到的一些事》,《中国哲学》第十一集,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

来源:读书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