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最佳答案
1、《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新中国六十年代初大搞浮夸风、大锅饭,却不幸遭逢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向苏联还债期间,周总理亲自到革命老区武安县伯延村调研,历经四个昼夜的实地考查后,按照老区人民的意愿,伯延村在全国第一个取消了人民公社,老区人民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观后,不仅感动于周总理弯腰给因饥饿而脚部浮肿的汪老师穿鞋、雷雨天为田地里抢救秧苗的村民熬姜糖水、工作到凌晨不得不换上高度老花镜才能看清字,更感动于老区人民在饿得头晕眼花时,还能体谅国家的困难,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也不要跟国家添麻烦,给毛主席周总理添堵。以至于村支书违法关押村民、跟总理撒谎都不让人感觉可憎。
看完影片后,想起人常说的一句话“民以食为天”。心中有个疑问,那个年代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还能真心实意地拥护我们的党,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相信党能治理好国家,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究其原因,正如片中周总理所言,“我们牺牲无数先烈,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周总理转达毛主席的批示:“大食堂解散还是保留,人民群众说了算。”正是这“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人民群众说了算”的承诺得到了切实的履行,才让人民群众相信党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才会有战争年代九旬老母送儿上战场,不怕流血牺牲;灾荒时期垂暮之年卖了寿棺,只为让总理吃上一口自己亲手做的抻面„„
历史走到今天,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少了,鱼水情谊淡了,群众的幸福感少了,不安全不信任系数多了。我们常说为人民服务,那就应先弄清楚新形势下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常说走群众路线,就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躬下身子,沉下心来,及时准确了解群众的困难和呼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真正将“让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检验标准,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敢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提高党和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影响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老有所养,让奋斗的人看到希望,让人民群众相信认可“中国梦就是咱老百姓的梦”,才能再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凝聚十三亿人的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2、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我国第一部全景展示“三年自然灾害”历史的电影作品,讲述了1961年周恩来乘专列到革命老区河武安伯延考察调研,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把一个胸怀百姓、忧国忧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观看影片,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党员领导干部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央政治局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委常委会做出克服“四风”十项承诺等一些列重大部署和行动,正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作为林业战线的一名党员干部,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为实现河北奋进崛起、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你好,望采纳。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