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

2025-02-14 21:38:157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在郁孤台下,清江之水静静流淌,仿佛承载着无尽的伤感与历史的痕迹。这江水见证了无数行人的眼泪,他们的悲欢离合,都在这宽阔的江面上留下深深的印记。站在江西造口的高地,辛弃疾的目光投向西北,遥望着遥不可及的长安,心中满是悲凉。那座曾经的繁华都城,此刻却被无数重山阻隔,显得如此遥远而不可触及。

青山巍峨,仿佛在尽力阻挡视线,却无法遮住那深藏于人心的故国之思。辛弃疾明白,纵然青山重重,也无法阻挡历史的潮流,正如那条东流不息的江水,无论遇到多少阻挠,终究会向着东方,流向大海。这江晚的时刻,辛弃疾心中满是愁绪,那份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如同江水般深沉而持久。

山的深处,传来鹧鸪的啼鸣,那凄婉的叫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哀愁。这声声鹧鸪,像是对历史的回响,也像是对未来的呼唤,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在造口的壁上,辛弃疾以词为笔,留下了这一份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感慨。

扩展资料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为南宋时期的辛弃疾。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作者登台望远,“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兴亡之感。下片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蕴藉深沉,手法实为高超。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