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三司指的是什么

2025-02-15 10:46:0612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 宋代通过设立三司来分割财政大权,这三司分别是度支、户部、盐铁,它们各自掌管国家财政的不同方面,三司使,也就是计相,担任这些机构的长官。

2. 宋代二府三司制度的影响:

- 政务、军事、财政、监察四权分立,各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使得宰相权力受到限制,只能遵循皇帝的旨意行事,从而导致政风的因循守旧。

- 由于二府三司各自独立,行政、军事和财政无法有效协调,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 宋代官员的职权没有明确规定,皇帝经常指派“差遣”执行职务,导致行政机构重叠,冗官增多,不仅效率低下,还浪费了国家财政资源。

3. 为了防止大臣擅权,宋太祖鼓励台谏官员弹劾大臣,导致台省相争的事件频繁发生。大臣们为了自保,往往不思进取,从而使得政治风气变得因循保守。

4. 宋代实行的强干弱枝政策旨在抑制地方势力,但这也造成了地方的财政困难和社会积弱。

5. 二府三司制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而是设立了“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宰相仅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实现了权力的相互制衡。这样,政务、财政、监察等权力被分开,但最终的大权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因此宋代实行了“二府三司”的中央政制。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