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被动句式中有哪些关键词

2025-02-15 20:39:3410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被动句在文言文中是一种特殊句式,其被动意义通过多种方式表达。

一种方式是使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例如:“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另一种方式是在动词前加“见”,如:“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见”字通常与“于”字配合使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使文王所以见恶于纣者,以其不得人心焉?”。

“为”字也是表达被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引进主动者或直接使用,例如:“多多益善,何以为我禽?”,“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为”字还常与“所”字配合使用,形成“为……所”式,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如姬父为人所杀”。

此外,“为”还可以与“于”或“见”配合,构成“为……于”或“为……见”式,例如:“胥之父兄为戮于楚”,“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

另一种表达被动的方式是使用助动词“被”,例如:“今兄弟被攻,必攻者,廉也”,“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字句式中出现了施事者,构成“被+施事者+动词”式,如:“五月十日,臣被尚书召问”,“举体如被刀刺,叫呼而终”。

由于受“为……所”句式的类化,还产生了“被……所”式,如:“晋文公被秦所纳,既而背秦”,“达非司马懿对手,必被所擒”。

总的来说,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主要标志是“于、见、为、被”四字和“见……于、为……所、被……所”三种句式,这些有标志的被动句容易识别,但文言文中还有许多没有标志的被动句,如“无标志文言被动句”,其翻译时大多可加“被”,亦可不加“被”。

无标志的被动句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不出现主动者的被动句,例如:“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风至苕折”。

第二类是出现主动者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实际上可以看作省略了一个表被动的介词“于”的被动句,例如:“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足蒸暑土气,背炙炎天光”。

此外,还有以“动词+者”表被动的句式,例如:“今大国之攻小国也,攻者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守为事;攻人者亦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攻为事”,上例中的“攻者”应看作“被攻打的国家”。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