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小孤山启秀寺
最佳答案
小孤山的寺庙始于唐代,创建者为禅宗马祖道一,地点则在星子县的龚公山与灵隐山一带。后因小孤山秀丽,马祖遂开山建寺,名为“启秀寺”。马祖的弟子,即百丈清规的创始人怀海,曾于唐德宗时到此寺讲法。小孤山在盛唐后日见荒芜,唐末几经兵乱,寺庙一度破毁。北宋时期,庙宇得以重建,更名为“惠济寺”,始祀海神妈祖,即今日所称的小姑娘娘。据《清一统志》记载,妈祖乃宋莆田林愿第六女,生有祥光异香,长大后能乘法席渡海,升化后常飞翻海上,专司救助海难,宋、元、明、清时,屡有灵迹显现,故宋代在此立庙祭祀,并多次加封,赐以“助顺安济广济惠济夫人”的称号。南宋时期,庙宇得到修复与扩建,规模宏大。庙前额为“惠济”,神号为“安济夫人”,并有碑记载此事。宝庆二年(1226),在山巅上建有“牧羊亭”,并筑有石级可登。元代时,对小孤山寺庙略作修葺,赐额“广济”,女神加封为“显灵”,称“显灵广济夫人”。廷佑年间,虞集见路毁亭荒,鼓励李维肃新修此亭。天历年间,在庙南山门侧立铁柱,长约三丈有余,系有铁索,供舟人攀援渡险,石上镌有俞翰书的“海门第一关”,门首重书“启秀寺”三字。
明代是小孤山寺庙鼎盛时期,洪武二年(1369)派遣良工官员对寺庙进行维修和致祭,封女神为“天妃圣母”。永乐年间,封山神为“护国佑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并派遣官员致祭。官致祭文称颂女神下奠巨浸,砥柱中流,吴楚之镇,畿甸之候,延搅万里,享祀千秋,利有攸往,唯神是求。成祖时期,派遣朱能、张辅等两次祭山,以安南兵事。宣德二年二月七日,又派遣龚良上山致祭。弘治时期,邑令陈恪、施溥均对庙宇重新修葺。嘉靖九年(1532年),安庆知府叶梦熊予以维修,并刻诗文记述其事。亭改名“梳妆亭”,被誉为天妃圣母梳妆处。二十六年(1547年),因山小庙隘,敕别建天妃行宫于山西里许处,其砖瓦皆各地所献,每片都刻有督造官的姓名。颜曰:“护国寺”,一进九重。中为“天妃殿”,规模庞大,雕梁画栋,制度宏巨,俨若王居。院内有“御碑亭”,刻有嘉靖的父亲兴献帝诗一章。落成后,派遣官员致祭,言及“本来巾帼,灵爽千秋。道造无极,威镇中流。水绕而曲,山峻而幽,江南妙境,此争上游。年代已久,古刹云休,修理复旧,抑又何求“。并扩建了外舍,献制了铁香炉、匾对和石刻。小孤山成为不是五岳的五岳,佛教活动相应地发展起来,进入昌盛阶段。后因岁久江坍,护国寺水毁无存,仅有部分碑文、石刻存于山上。
清代对小孤山庙宇不断修葺,顺治九年(1652年)邑令孟宣兴建山门和关帝阁。庙内住持宝慧,经过多年募资,将重楼余庑修制一新。康熙初,知县王民皋,重建“护国寺”于故址东北处,与山上寺庙相互辉映。五十九年(1720年),诏令天下省州县皆为天妃立庙,加封女神为“天后”。乾隆年间,山上寺庙日渐圮毁,总督高某奏请核准,庙于巳酉(1765年)重建,门首镌有御书“灵昭江屿”,亭由邑国子孙王传璋重修。五十三年(1788年)又为天后加封“显神赞顺”四字。山僧西照还募砌石阶于山麓,修石级至殿门,以便泊舟登山。咸丰年间,庙因年久失修又遭兵燹,狼籍不堪。丁巳七年(1857年),彭玉麟视师江表,与彭友胜等,重修小孤山庙,碑记序云:“本来巾帼,灵爽千秋。道造无极,威镇中流。水绕而曲,山峻而幽,江南妙境,此争上游。年代已久,古刹云休,修理复旧,抑又何求“。并扩建了外舍,献制了铁香炉、匾对和石刻。
1923年,七社集资,增修山寺北处的“护国寺”。后三年又将湮没的御诗碑复制重建,移置小孤山绝顶梳妆亭后。此后二十多年中山僧龚明道还不断化缘募资,对山上的庙宇作过多次增建和维修。1949年建国后,政府对山上庙宇和文物石迹实行保护。64年安庆行署派工程队前来,将山上的庙宇亭阁修葺一新,并添置了不少文物。1967年“文革”中横扫“四旧”,山庙建筑、佛像和文物屡遭破坏,宗教活动基本停止,只剩山上启秀寺一座。此后十几年中,山上寺庙全由僧人常闻、果成等人看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恢复宗教政策,由江西省调来的匡成老和尚与常闻、宏印、行义等人,将信众供奉的香火钱积累起来,购置佛像、法器,新建大雄宝殿,并于圣母殿东边山腰修建一座水塔。特别是1996年以后,住持匡成老和尚带领监院释行义,四处募集资金,新建藏经楼和僧舍,并对山上危楼进行大量维修。1998年释行义接任住持,他又带领僧众,省吃俭用,攒下一点一滴的香火钱,建造平台,维修山路,并在山门前增放一对三米多高的巨狮。2004年,在多方努力下,筹集资金,银行贷款修新复旧,新建大雄宝殿、圣母殿、娘娘殿。至此,这座千年古刹在历代僧侣及其护持之下又焕然一新、初具规模。
小孤山由于启秀寺位于长江绝岛,山神被视为船只航行的保护神,加之有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因而游客、香客不断。特别是古历三月二十三日,小姑娘娘诞辰这天,游客、香客络绎不绝地上山朝拜,以求平安,给千年古寺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由于政府的重视,198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小孤山启秀寺为省级重点寺庙之首,山上石刻也被列入重点保护文物。这座古刹,历经千年,在列朝政府和山僧的护持下,又恢复昔日的雄姿。
扩展资料
小孤山之称,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秀峰独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海门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