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级数里特地震(Richter)分级

2025-02-28 18:04:496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地震强度的衡量标准是里氏地震规模,由美国地震学家芮希特和古腾堡在1935年提出的,基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它采用以10为底的对数来表示地震波的最大振幅,且参考距离震中100公里处的测量结果。地震规模每增加一级,能量大约增加32倍,相差两级则能量相差约1000倍。

小于2.5级的地震被称为小震或微震,通常人们难以察觉;2.5至5.0级地震被称为有感地震,每年全球平均发生十几万次,震中附近的人可以感知到;5.0级以上即为破坏性地震,可造成建筑物损坏。里氏4.5级以上的地震已具备全球监测能力。史上最强地震记录在1960年智利,规模高达9.5级。

里氏震级的计算基于地震波幅度、周期及衰减,公式为E=10^4.8×10^(1.5M)焦耳,这表明每增加一级,释放的能量大约增加10的1.5次方倍,即约32倍。地震能量以TNT当量进行比较,如1级地震相当于30磅TNT,8级地震相当于10亿吨TNT,以此类推。

例如,汶川地震原为7.8级,修订为8级后,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亿吨TNT,远超过广岛原子弹的2万吨TNT当量。同样,日本地震级数提升到9.0,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释放。这种级别的地震往往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