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

2025-03-01 21:59:50109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最近,经常听到“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这两个词。听起来有些神秘,那么这两者究竟是什么?我又是哪种思维呢?了解了这些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

想象一下,对于电脑来说,接收到的任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另一种是验证已知答案。比如,在公司中找出10个人的体重总和是600公斤,或者验证任意10个人的体重总和是否等于600公斤。通常来说,非线性思维更适合解决第一个问题,而线性思维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效率更高。

那么,什么是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呢?

线性思维:

它是一种分析的、方法论的、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方式,以左脑(逻辑脑)为主。思维从起点直线移动到终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序事件。这种思维方式便于我们简洁、清晰地传递信息。能够将一场合得到的信息或知识直接应用于另一场合以解决问题。他们更喜欢用一致性、规律、公式或模式为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在数据驱动的人当中更为常见。他们更倾向于用相同或相似的思路去解决问题,而且这些思路会在他们的工作中得到强化。例如工程师、程序员。在“管人”和“理事”方面,他们更擅长解决“理事”相关的工作,但在“管人”相关的工作中可能就不是他们的强项,特别是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事”的变化更有规律,而“人”的变化则更微妙。

非线性思维:

它是一种直觉的、创造性的、艺术性的、感性的思维方式,以右脑(创意脑)为主。其思维模式通常更少限制,向更多方向发散,因此可能会带来更多不同方向的答案(但并不一定每个答案都很深入)。他们的思路不是直来直往的,相反,他们更擅长于在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概念或主意中寻找联系。也被称为螺旋式思考方式。他们能通过不同的观察问题的角度,为寻找问题的根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两种思维模式是并存的,没有哪个比另一个更好。通常人会对某个思考模式更有偏向,但很少有极端的100%线性或100%非线性的人。

由于线性思维对我们的限制相对较大,以下将着重讨论线性思维的影响。

线性思维的优势和挑战:

线性思维者的优势很明显,更加以结果导向,更容易在执行性工作上取得成绩。然而,他们相对来说更缺少(或倾向于选择放弃)大局观,而大局观对于成为一个高效的领导很重要。创意、视野甚至灵活的沟通能力通常都不是他们所擅长的。如果担任领导者的角色,他们会更倾向于给下属布置任务,但不常鼓励或激发他们的潜能。

举个例子,当我们从办公室的座位走到茶水间的时候,线性思维者往往是直接奔着茶水间的饮水机去的,打完水后,他们也会直接回到自己的座位,继续手头上的工作。而相反,一个非线性思维者,会更有可能在这段路上路过别人的座位,可能与别人闲聊几句,甚至在茶水间与人聊天,获取一些灵感或八卦,然后再走回自己的座位。

线性思维者的强结果导向有时会使其看似不擅长建立关系或与人沟通,因为他们有时认为这会影响他们达到结果效率的核心动力。从这点来讲,他们可能会更容易遇到职场的天花板,因为作为执行层面的成员,其技能和职业发展已经达到顶峰,而成为领导者可能是其不舒适区,因此未必会作为他们职业发展的一个选择。

而即便是对于普通的职场人来说,太强的线性思维也许也会为我们带来以下几种思维误区:

1. 通过简单复制过往的经验去预测未来的趋势或变化;

2. 对于一个已知的结果,片面地认定某一与结果相关的因素就是导致结果的唯一原因;

3. 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匀速的;

4. 认为单一因素即可导致某一结果;

此外,由于工作的事务涉及到人事管理或者是战略层面的商业决定,很多时候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如果思考方式只能停留于线性思维,那么在从事管理岗位时,很有可能在听取意见时也只能听到自己想听的意见,而做不到全局收集数据。再者,如果处于领导角色的话,这种非黑即白的管理方式很容易使团队成员陷入一种“不被倾听”的无力感,最终会导致团队的分崩离析。

在这种时刻,如果想要做出突破,发展自己的非线性思维是一个必要的手段,当然这对心理和情感上都会是一个挑战。

那么,如何避免线性思维的劣势呢?

不妨多尝试对某一事件做出假设、评估和判断,并在判断的基础上,引导自己提出其他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意识到其他思路也能解决同样的问题。另外,尝试多用开放性问题来提问,多次尝试后我们自然会慢慢调整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同样,我们也要多联系如何积极倾听,听出别人讲述背后的含义。

克服线性思维所带来的障碍的几个小提示:

1. 增加灵活度,线性思维者习惯于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尝试多用一些灵活的方式作为引导,对于一个问题,强迫自己想出两个以上的思考模式,特别是在遭遇较大的挑战或一个全新的工作时,慢慢地养成这种习惯;

2. 培养情商,与别人建立连接是线性思维者一个比较困难的点。有时他们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要与别人建立连接。培养同理心是一个很不错的起点,这能使我们能够从其他人的角度出发,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 掌握身体语言的互动,很多时候交流是非语言的,一些身体语言、表情都是叙述者或倾听者所表达的语言的强有力补充。学会如何观察、理解别人的身体语言,对增进人际交流有重要的意义。最简单的一点,从眼神交流开始。

4. 积极进行自我提升,参加不同领域的工作坊,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甚至多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人进行交流,其实都有助于增加自己对事物的不同观点和角度。

5. 识别自己的知识领域盲点,通过一些职业教练陪伴或360测评,发现自己的盲点区域,然后选择合适自己的方式进行有意识地提升。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