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的溶解度怎么求

2025-03-06 19:52:408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一、溶解度

 1、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强弱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都有关。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相同,例如,碘在酒精中的溶解性就要比水中的强。我们前面用的“难溶”、“极难溶”、“能溶”、“易溶”等说明的就是物质的溶解性。

 2、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指明溶剂时,溶剂是水。固体的溶解度一般用S表示。

 要点:

 (1)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所以应用溶解度时,必须指明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

 (2)标准——100g溶剂,而不能认为100g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规定100g溶剂为标准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一般溶剂是水。

 (3)状态——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即在100g溶剂中溶质溶解质量达到最大值,形成了饱和溶液。温度、溶剂一定是溶液达到饱和的前提,为了便于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溶剂的量就应统一,规定为100克。

 (4)单位——溶解度是特定条件下的溶质质量,单位为克。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20℃时,溶解度10克以上,易溶。

 20℃时,溶解度>1克,可溶。

 20℃时,溶解度<1克,微溶。

 20℃时,溶解度<0.01克,难溶。

 4、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认识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则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慢慢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3)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影响的三种类型: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属于这一种。

 b、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4)应用:

 ①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某种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③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⑤根据某物质溶解度曲线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⑥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或提纯的合适方法。

 5、气体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通常指在压强为101千帕,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a、压强: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b、温度: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降低。 一般的难容盐的话要知道溶解度常数

在根据公式计算的

我建议你看点关于大学无机化学上知识可能对你的帮准比较大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