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常怀感激之心的作文
最佳答案
对待生活,常怀感激之心,似乎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比如,我小的时候,父母常常这样教育我:吃饭,当感激农民伯伯;穿衣,要感激工人叔叔;上学,需感激老师的教导;看病,得感激医生的治疗。总之,心存感激,也是那时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在,在一些地方,或许人们太看重于物质财富,太过于为赚钱之类的事奔波忙碌,也太为钱的作用而陶醉,从而情感世界日渐的荒芜,感激之心也日渐的淡薄。不是这样吗?现在,即使是品尝着山珍海味,恐怕也没人会想到生产者的辛劳,发自内心地去感激他们。别说这个,有的人不是连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认为那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不说感激,连礼仪上道义上的回应也日渐其少吗?要不怎么会有《常回家看看》这样的歌曲呢。更有甚者,现在有人连救命之恩,都看得很淡很轻很薄,竟无半点感激之情回报之心,眼下就有一例。《北京青年报》有篇文章,题目是《儿子见义勇为死在歹徒刀下,被救女子不闻不问形同路人》,说的是,成都下岗多年的职工沈全贞、黄安全的唯一儿子黄健,为救两个女孩,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可是半年过去了,那两个女孩,与黄健的父母竟没有一点联系,也没有半句安慰的话,更不用说感激之情、回报之心了。这般的冷漠,这般的绝情,令英雄的父母好不伤心,好不痛苦。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古人的纯朴,也是古人的聪明,因为,知恩图报,常怀感激,这是对别人爱心的珍惜,也是一个人起码应有的良心和道德修养。而且,也唯有这样,才能维系社会的和谐与温暖。相反,当别人向你奉献爱心、有恩于你,你并不珍惜,毫无感激之心,回报之意,只是一味地消受,岂不是对奉献爱心者的一种嘲弄与伤害?如此下去,社会将变得冷漠,有谁再遇到危难之事,恐怕没人还会向你伸出救援之手吧?奉献爱心的人,他们常讲不求回报;但是接受爱心的人,则不当忘却回报之情。
再有,常怀感激之心,人们才会以明丽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才会从内心深处体验到生活的美好。据说美国人提倡“带着感激之心去生活”,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他们才将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为隆重而热烈的感恩节。在这个节日里,他们载歌载舞,去感激自然,感激丰收,感激社会,感激父母,感激亲友,感激邻里,感激一切他们认为当感激的人和事。由此,使生活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喜庆,也充满了欢乐。
心态冷漠的人,心怀怨气的人,忘却感激的人,即使是富得腰缠万贯生活在锦衣玉食之中,他们也会感到愁闷,因为他们的情感世界常是一片荒漠。他们缺少亲情的呵护,缺少友情的滋润,缺少人与人之间的友爱相处,生活怎么会充满阳光?
情感世界的快乐,常常是心与心交融的结果,常常在我感激你、你感激我之中诞生。因此,常怀感激之心,才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品尝到生活的温馨,体验到生活的快乐。(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