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故事由来

2025-03-12 01:26:3410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腊八节的由来有八个传说故事:

传说一: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他从监牢的老鼠洞中找出红豆、大米、红枣等杂粮,熬成了粥。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将这锅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后来他成为皇帝,为了纪念那天,将这一天定为腊八节。

传说二:腊八节起源于佛教。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儿子,他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在六年苦行中,他每日仅食一麻一米。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为了纪念他所受的苦难,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粥,称为“腊八粥”。

传说三:腊八节起源于“赤豆打鬼”的风俗。古代人们相信疫鬼作祟,认为赤豆可以驱鬼。因此,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人们用赤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四:腊八节起源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当地百姓送粥给岳家军,他们饱餐了一顿后大胜而归。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岳飞,每到腊月初八便煮杂粮豆果粥。

传说五:腊八节起源于秦始皇修建长城时。许多民工因家隔千山万水无法送粮,饿死在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的民工们合伙煮了五谷杂粮粥,但仍然饿死。为了悼念他们,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传说六:腊八节起源于一对老夫妇的故事。他们吃苦耐劳,持家节俭,但儿子不争气,败家业。腊月初八,他们冻饿交加,幸好有邻居接济,煮了杂合粥。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以此教训警告后人。

传说七:腊八节起源于一个懒青年的故事。他好吃懒做,家中的粮食耗尽。腊月初八,家中断炊,他只能将剩粒遗粉煮成粥。从此,他悔过自新,决心改过。人们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以表示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传说八:腊八节起源于牧女乳糜救佛祖的故事。佛祖释迦牟尼在成佛前,因看到众生经历生老病死之苦,离开宫殿修行。在沐浴后,他无力爬回岸上,被一位牧女救起,并给了他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在菩提树下觉悟。从此,佛门弟子将腊八这一天称为“佛成道节”,在腊八节这一天,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响,我国民间也逐渐形成了腊八节吃粥的习俗。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