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中国象棋起源和历史
最佳答案
中国象棋是一种两人对弈的棋类运动,与国际象棋及围棋并列世界三大棋类之一,其起源和历史如下:
起源:关于象棋的起源,在我国古代,流传着5种传说:
起源于神农氏时期。如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说:“神农以日用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代之为机矣”。
起源于黄帝时期。如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天为阵象,兽之雄也,帮戏兵以象戏名之。”
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期。明谢在杭《王杂俎》说:“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时犹重车战也。”
起源于战国时期。《潜确居类书》说:“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君,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起源于北周武帝时期。《太平御览》说:“周武帝造象戏。”明罗颀《物原》说:“周武帝作象棋。”
历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周书·本纪》记载了北周武帝所创的象戏和《象经》:“天和四年,五月乙丑,帝制《象经》称,集百僚讲说。”此时的象戏称为北周象戏,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象棋的雏形。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贬斥北周武帝玩象戏,认为“《象经》多乱法”。皇帝不喜欢,久而久之,象戏在上层社会逐渐无人问津,到唐朝初期,已经发展到极少有人通晓其规则的地步。
唐朝时期:英勇善战的太宗李世民却对象戏十分热衷,使象戏在唐代又有了新发展。晚唐时,北周象戏演变成宝应象棋,无论棋子还是棋盘都有很大改变:棋子是立体的,棋盘变成了8x8的64格。
宋代:象棋在宋代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并逐渐定型成“三十二枚棋子、横十纵九,有楚河汉界”的形制。随着宋代文化娱乐活动的蓬勃发展,象棋因对弈方便、耗时较少等特点,不仅在中上层社会风行,也在普通百姓中逐渐普及,掀起了象棋运动的热潮。
明朝中叶:象棋再度发展起来,并跨越明、清两代,盛况持续约三百年。明朝最著名的棋手是李开先,棋力远胜当时的国手。
清代:代表清朝排局艺术高度水准的棋局为“七星聚会”、“蚯蚓降龙”、“野马操田”、“千里独行”,因其编排精巧、变化多端而引人入胜,号称“四大名局”。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