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郦道元 研讨与练习

2025-03-14 11:55:209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11.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1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答案:

9.(1)真(或实在) (2)寂静 (3)连续 (4)快(4分,每小题1分)

10.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12.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 ) 湍( ) 涧( ) 曦( )

( ) 啸( ) 溯( ) 漱( )

嶂( ) 襄( ) 奔( ) 属( )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朝代) 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 . . .

. .

③故渔者歌曰:[ .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③绝 多生怪柏( )( )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三峡>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1.quē tuān jiàn xī yǎn xiào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bēn zhǔ

2.①水经注疏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奉节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③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3.①真.实在 ②通[缺".中断 ③极高的 山峰 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⑤飞奔的马 快 ⑥几 ⑦消失 ⑧从.在

4.①如果 自从 ②有时 或者 ③即使 虽然

5.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一)6.①毫无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和高

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二)11.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2.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3.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

一、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略无阙处( ) 不见曦月( ) 夏水襄陵( )

沿溯阻绝( ) 素湍绿潭( ) 绝多生怪柏( )

二、速配(连线搭配加粗词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 实在

2、或王命急宣 上

3、良多趣味 即使

4、至于夏水襄陵 寂静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

6、林寒涧肃 如果

三、来,做个小翻译(看你的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看你能否准确回答语段中提出的问题(加油啊!)

①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 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三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县与湖北省_________________市之间。

2、填补原文空白。

3、选文第①段与第②③④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4、选文②③④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各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5、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⑴ 夏季:

⑵ 春冬:

⑶ 秋季:

6、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quē xī xiāng sù tuān yǎn

二、

三、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3、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大叫,声调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猿鸣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四、1、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宜昌

2、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3、总分。

4、并列。夏、春秋、冬。

5、⑴ 夏季:水势迅疾凶猛。⑵ 春冬:景色秀丽奇绝。⑶ 秋季:凄凉异常。

6、主要是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

7、表达了对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

1、本文选自________ ,作者是北魏的 。(2分)

2、补全文中的空缺处。(1分)

3、翻译句子:(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4分)

⑴ 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⑵ 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⑶ 表现山之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⑷ 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1+2=3分)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淑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选段中哪些词语突现水的流速之快?

2、“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哪些主语?

3、下列描写景物动态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 B、绝(山献)多生怪 C、回清倒影 D、清荣峻茂

4、选段中哪一句表现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爱悦之情?

【参考答案】

一、1、《水经注》 郦道元

2、略

3、略

4、⑴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⑶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⑷ 高猿长啸,属引妻异

5、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曰还。

6、清荣峻茂

7、趋

二、1、素湍、飞漱

2、省略了“水、树、山、草”

3、B

4、末句437|评论(2)

其他回答 共3条2024-12-01 21:04最爱小鬼啦| 一级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1公里。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三峡景色更加迷人。三峡的山水也伴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提问者认可]| 0|评论2009-12-12 21:28五月的王子| 二级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0|评论(1)检举|2024-03-09 21:09吊吊兔1| 二级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读法

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 水襄陵,沿/ 溯 /阻绝。或/ 王命急宣,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 素湍/ 绿潭,回清/ 倒影。绝巘/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 荣/ 峻/ 茂,良多趣味。

每至/ 晴初/ 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

译文

1、到了三峡大约二百公里(现译)当中,两岸都是连绵不绝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悬崖,排排岩石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在夏天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顺流而下的流水把逆流上行的船阻挡了,不能通行。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需要紧急传达,早晨就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了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水流)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山峰中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茂盛),的确有很多趣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清凉山涧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啸,声音接连不断,悲哀婉转,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很久才消失。所以"渔人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从三峡全长七百里中看,两岸山都是相连的,没有中断的地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把太阳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绝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洪水暴涨满上山冈的时候,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都被阻绝了.有时皇帝的诏书急需传达,那么,从白帝到江凌,虽有一千二百里之多,早上出发,晚上便到,即使乘飞奔的马,驾者烈风也没这样快.

每当春冬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谭,回旋着清波,倒影着两岸的景色.高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怪的柏树,悬崖上流下的瀑布,飞花四溅,在山峰和树林之间飞溅,水清、树荣、高山、草盛(茂盛),确有许多趣味.

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树林萧瑟冷静,山涧寂静,猿猴啼啼的长叫,持续有很久,凄惨的声音异常,在山谷久久回荡,所以打渔的人说:"巴东三峡巫峡最长,听见猿声后,眼泪沾湿了衣服.

注释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阙(que):通“缺”,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有。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御风:驾风。

以:认为

素湍:白色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急流冲荡。漱,喷射。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峻,高而陡峭

良:实在,的确

晴初:秋雨初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zhuàn)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绝,停止,消失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 空缺) 哀转久绝 (转同啭 婉转)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赏析一

郦道元的《三峡》(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极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三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柏树。“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本文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一切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中心思想

本篇用彩笔描绘了三峡的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作者融景入情,最后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文篇虽小,但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作者介绍

整体把握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