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了什么典故?

2025-03-25 15:37:1191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用了宗悫的典故。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哥说:“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他后来也确实屡建战功,成了名显一时的将军。

原文: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少文高尚不仕,悫年少,问其所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开头,先是重点描写了酒宴的极尽奢华,按常理来说应该是推杯换盏,欢声笑语的一场盛宴,然而接下来就反转为“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极致郁闷与茫然,再到“冰塞川”、“雪满山”将抑郁推向高潮。李白笔锋一转,神游千年,写到了姜太公与伊尹,似乎又生出许多希望。失落与希望的急剧变化,互相交替,正是李白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然后又重新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用几个短句形象的表现出内心的急切与不安。经过反复的纠结与挣扎之后,建功立业的渴望再次占了上风,在本诗的结尾唱出了高昂的曲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样曲折复杂的情感变化,一步步揭示出玄宗后期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李白宏大理想的打击,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郁闷,惆怅与不平,展现了李白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想要从这让人悲哀的现实中挣脱而出的顽强精神力量,也让读者随之心神激荡,感慨万千,血脉偾张,从而引发深深的共鸣。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