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金庸散文集作者简介
最佳答案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2月6日,祖籍安徽桐城,籍贯浙江海宁,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新派武侠小说的杰出代表,被广泛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也常被金迷们尊称为“金大侠”或“查大侠”。金庸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家族在清朝鼎盛时期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现代查氏家族中,还有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和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两位知名人物。金庸的表兄则是著名诗人徐志摩。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后于1939年编写了《给投考初中者》一书,这是中国首次出版的此类书籍,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侵入浙江,金庸转学至联合高中,在毕业前因编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而被开除。1944年,金庸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后因对国民党学生不满而被勒令退学,短暂在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金庸回到杭州,《东南日报》聘其为记者。1948年,金庸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的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同时也做翻译、记者工作。1955年,金庸开始创作《书剑恩仇录》,在《大公报》开设《三剑楼随笔》专栏,成为专栏作家。1957年,金庸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编剧,创作了多部剧本。建国后,金庸曾赴北京实现外交理想,但最终失望返回香港,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生涯。
1959年,金庸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并担任主编兼社长,期间还创办了《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1959年至1972年间,金庸共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1972年后,金庸宣布封笔,开始修订工作。1981年后,金庸多次回大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85年,金庸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担任“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1989年辞去基本法委员职务,卸任《明报》社长职务。1992年,金庸赴英国牛津大学担任访问学者,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1999年至2005年,金庸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金庸博学多才,不仅在武侠小说领域有卓越成就,还涉足历史、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多个领域。他将这些知识和经验融入作品中,形成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风格。金庸的作品中处处可见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等元素。此外,金庸还是一位杰出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曾获得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金庸以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佛学对金庸的影响深远,其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中庸平和的风格。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