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逆作法施工,有什么工作原理逆作法施工工艺特点

2025-05-11 14:13:167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什么是逆作法施工?

逆作法施工是一种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它主要是在基坑开挖前,首先施工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并浇筑或打下中间的支承桩和柱。这些结构作为施工期间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承结构。随后施工地面一层的梁板楼面结构,再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结构,直至底板封底。同时,由于地面一层的楼面结构已完成,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条件,因此可以同时向上逐层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

逆作法施工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逆作法施工的工作原理是先在建筑物地下室周围施工连续墙或支护结构,并在建筑物内部设置中间支承桩和柱,这些结构在底板封底前作为支撑。接着施工地面一层的楼面,它为地下连续墙提供刚性支撑。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地下结构,同时可以开始向上施工地上结构。这样,地上和地下的施工可以同时进行,直至整个工程完成。

逆作法施工工艺特点有哪些?

1. 可以使建筑物上部结构和地下基础结构的施工平行进行,节省约1/3的工时。

2. 围护结构受力良好,变形量小,对邻近建筑的影响也小。

3. 施工受风雨影响小,土方开挖可减少或基本不占总工期。

4. 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空间,扩大地下室建筑面积。

5. 一层结构平面可作为工作平台,无需额外架设开挖工作平台与内撑,减少了临时设施的使用,降低施工费用。

6. 开挖和施工交错进行,结构自身荷载由立柱直接承担并传递至地基,减少了大开挖时卸载的影响,降低基坑内地基回弹量。

7. 存在的不足包括支撑位置受地下室层高限制,无法调整高度;挖土在封闭状态下进行,基坑中有中间支承柱和降水井点管,缺乏小型高效挖土机械,增加挖土难度。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