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详细字义

2025-05-20 21:51:386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羹,gēng,作为名词,源于会意字,由“羔”与“美”组成。古人有食用羊羔的习俗,而羊羔食的特点在于其补益、柔软、温暖。这里的“美”意指食物的味道甘美,而“羔”在此字中代表了补益、柔软、温暖的含义,因此“羹”字整体表达了用肉或蔬菜调和五味,制成的柔软、粘稠、比汤更稠厚的食物,通常需要趁热食用,但不一定非为羊羔肉制成。它的核心在于其滋补、暖身的属性。

在古籍中,“羹”的概念得到了深入的阐述。《孟子·告子上》中提及“一箪食,一豆羹”,形象地描绘了在生活困境中,一豆羹对于生存的重要性。而《左传·隐公元年》中,颖考叔的言辞则进一步揭示了在礼仪与孝道中,共享羹食的温情与意义。

“羹”不仅限于肉类调和的美食,它同样涵盖了蔬菜的煮熟带汁版本。《韩非子·五蠹》中提到的“藜藿之羹”,揭示了“羹”在古代贫苦生活中的普遍性,是普通民众日常膳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羹”不仅限于肉类,也包括了蔬菜,体现了其多样性和适应性。

此外,“羹”还有汤的含义。在现代的烹饪术语中,“羹”可以指代汤品,包括蔬菜汤,其特点在于食材的煮熟与汁液的融合,形成了一道既营养又美味的菜肴。因此,“羹食”一词,不仅指代了羹汤与米饭的结合,也象征了饮食的丰富与多样性。

综上所述,羹不仅是一种滋补身体的美食,也承载了文化与礼仪的意义。它在古籍中的描绘,展现了在不同情境下人们对于食物的渴望与珍惜,同时也反映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深意。无论是作为肉类的调和品,还是蔬菜的煮熟汤,羹的存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连接饮食文化与生活智慧的桥梁。

扩展资料

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