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语文A版《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最佳答案
《老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含了对北京的深深热爱。文章以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语言简洁生动,让人感受到人们欢欢喜喜过年的喜悦心情。文中列举了丰富的习俗,富有情趣,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中,我以阅读为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氛围。教学时,引导学生找出春节的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并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我注重熏陶感染的作用,兼顾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开阔学生视野;课堂上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实施开放性教学;课后引导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分享资源。通过查找老北京过年的习俗来源、各国各族过年的习俗资料以及老舍的生平、作品,学生获得了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在阅读训练中,注重读的质量,从初读到精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如搜集资料、资料交流共享,增强了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在教学《老北京的春节》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读书上,通过观看画面、学生评价、教师语言渲染、男女学生比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读书过程中,学生结合情感体验感悟课文内容。例如在学习除夕一段时,我先让南方学生讲述家乡除夕的特色,通过对比感受北京春节的不同,从而体会过年的热闹气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感悟成为教学难点。我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了“你认为他读得好吗?”“小组交流”“男生女生比赛读”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见解,展现出精彩发言和独到见解。朗读中,学生能够融入情境,读出感情,展现出超出预期的表现。
在教学“春节高潮”一段时,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元宵节与除夕有何不同?”学生迅速回答,元宵节有明月当空、张灯结彩的特点。我顺势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导演,准备拍摄老北京的元宵节,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描述布置场景,营造节日气氛。之后,以选旁白演员为由,让学生投入情感朗读此段,学生的朗读充满感情,超出了预期。这表明,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时,他们的表现将超出我们的想象。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