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埃克苏佩里的《要塞》的内容是什么

2025-06-23 15:37:5212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世纪之交,法国人举办了20世纪最佳法语图书的评选活动,结果,最终脱颖而出的是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但是,这位最佳法语图书的作者生前最青睐的作品却是《要塞》,他说:“这部书将在我身后出版,我的其他著作与它相比只是习作而已。” 本书是一部随感录、沉思集似的作品。书中有故事、有自白、有议论。它借托沙漠中一位柏柏尔酋长对王子的教育含培梁,表达了对文明、人生、社会、制度、价值的议论……

 《要塞》全书共二百十九章,从1936年开始写,主要部分在美国时期完成,到了北非等待战斗的间歇时期集中精力审阅润饰。遗稿中只有开头与结尾几章基本中态完成。其余有的是没头没尾的片断,有的是重复冗长的段落。伽利玛出版社聘请三名作家,根据打字稿、录音带、笔记本,校勘审订,起初准备出删节本,后来决定不作任何增删,在1948年出版。这犹如强把一个衣冠还来不及整理的人推到众人面前,立刻引起圣埃克苏佩里的谈运朋友的极端愤怒。

 是的,圣埃克苏佩里说过,这部书只会在他死后发表,但是这不是说他死后就可发表。这是一部离定稿还差很远的作品。如今匆匆出版,他的文学经纪人马克西米里安·贝克指出:“要是圣埃克苏佩里知道人家把他的作品这样出版了,他会第二次死去。”

 圣埃克苏佩里说,他花十年时间写《要塞》,还要花十年时间改《要塞》。写作时间的跨度太大,又加上世事动荡,生活飘泊不定,这些都影响作家的思想演变与人生态度。他对同一主题,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累积起来,可能以为有时间整理修改杀青。只是有一次,他对约瑟夫·凯塞尔透露心事说:“我写不完了,这部书本身就不会有结尾。”

 此外,明白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工作方法,也可以对他的草稿与定稿的差别有个大致的看法。他总是先写下大量素材、叙述和感想,这是他说的作品“脉石”,然后经过一道道提练,取出其中包含的纯粹矿物。《夜航》初稿四百页,交稿前字斟句酌,只剩下一百八十一页。要达到完美的境地,像《人的大地》中说的:“并不在于无物可增,而在于无物可减。”面对《要塞》的原始稿,恐怕除了作者以外谁也无法决定保留什么,删除什么。

 那么,内容究竟写的是什么?这不是一部小说,而是随感录、沉思集似的作品。有故事,有自白,有议论。借托沙漠中一位柏柏尔酋长,对王子的教育,从中表达了对文明、人生、社会、制度、价值的议论。褒者认为可与尼采《琐罗亚斯德如是说》、纪德《人间粮食》并列为三部重要哲学小说,这三部书中都没有时间与空间的模式。 贬者认为芜杂冗长,说法充满矛盾,文笔矫揉造作。

 不论是精心杰作,还是临终梦呓,全书代表了圣埃克苏佩里在战乱中的精神状态。《要塞》中有些章节读来有史诗般的气魄、《圣经》时代的遗风或《一千零一夜》的流韵。

 荒漠中的要塞,给人一种浩渺的感觉。我们更易产生孤烟落日的联想。在这块创世纪的时代背景前,人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而又都朝着一个集体的结局前进。由于全书使用象征寓意的手法,阅读时必须要明白上帝不一定是上帝,帝国不一定是帝国,战争不一定是战争,一切不一定是一切。

 《要塞》因为作者英年早逝没有结尾,就像人生,就像宇宙,看不到底。一部未完成作品的象征。《要塞》书中说:“完美是死亡的美德”,“只有死亡是完美的”。圣埃克苏佩里的悲剧,是他想让自己说出小王子未说的话,但是“完美的”死亡无法使他孤心苦诣的作品臻于完美。八十页的《小王子》使他名扬天下,六百页的《要塞》引起议论纷纷。罗伯特·康特斯说:“这是圣埃克苏佩里最差的作品,其中也有他最佳的篇章。”从而有人读了欣赏,有的人读了迷茫。

 书摘

 要塞,我要把你在人的心坎里

 这样,从要塞最高的那座塔楼的顶部,我发现要惋惜的不是受苦,不是死在上帝的怀抱里,不是哀掉本身。因为死者得到人们的悼念,要比生者更显而易见,更有力。我明白了人的忧患,我惋惜的是人。

 我决定冶愈他们。

 我可怜这样的人,他黑中在祖屋里醒来,以为在上帝的星空下可以遮风挡雨,突然前面却是一条征途。

 我禁止有人提出问题,深知不存在可能解渴的回答。那个提问题的人,只是在寻打深渊。

 我对窃贼的心理有所了解,知道使他们免于贫困也救不了他们,我就谴责促使他们犯罪的焦虑。因为他们以为可把别人的金子据为已有,他们想错了。金子像星星闪闪发光。这种不可名状的爱只是用在一团他们无法掳掠的亮光上。他们偷窃其他人的财物,从浮光走向浮光,就像那个疯子为了捞起井中的月亮,要掏干色的井水。他们偷的是无用的尘土,都虚掷在花开酒地的短暂狂欢中。然后他们又蹲在黑夜的窝点,似被人撞见时面色苍白,怕惊动别人而一动不动,心想这里能可放着的东西,有一天让他满载而归。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