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教案范文

2025-07-01 11:08:509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活动目标

通过教育,让儿童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了解垃圾如何被分类。

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垃圾分类投放的技能,提升分析、分类、比较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垃圾的简单分类,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难点:学会处理生活垃圾,进行正确分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参与过垃圾填埋和废电池养花实验。

物质准备:纸浆工具、实物垃圾、三个垃圾桶、录像设备、纸与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提问:什么是垃圾?为什么环卫工人要清扫垃圾?面对今天捡到的垃圾,我们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二、了解垃圾的腐化与再利用

1. 认识有机垃圾

提问:菜叶等垃圾腐烂后有何用途?(了解有机垃圾的定义)还有哪些垃圾属于有机垃圾?

观看录像一,回顾菜叶变化,得知有机垃圾可以转化为肥料,促进植物生长。

2. 认识有害、有毒垃圾

观看录像二,观察塑料袋变化,对比菜叶变化,认识到有害垃圾不腐烂,导致环境污染,对动物有害。我们应尽量减少使用这些垃圾,保护环境。

提问:除了废电池,还有哪些垃圾有毒?

观看录像三,了解废电池危害,知道电池需特殊处理。

提问:还有哪些垃圾属于有害垃圾?

3. 观察教师进行纸浆实验,认识可回收垃圾

提问:老师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

总结:纸可以重新制成纸浆,再制作新的纸张,是可回收垃圾。(理解可回收垃圾概念)

提问:还有哪些垃圾可回收?

三、垃圾分类

1. 请幼儿设计有机垃圾、有害有毒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标志。

2. 请幼儿将垃圾分类放入三个桶内。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查找不能确定分类的垃圾资料,进一步学习垃圾分类。

活动评析

设计意图

此活动是主题活动“垃圾”中的第三环节,前两个实验活动为本节活动的铺垫。旨在通过录像回顾与实验操作,让幼儿深入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掌握垃圾分类技能。

效果分析

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对前两个实验内容进行了总结,幼儿对垃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学会区分不同垃圾,掌握简单分类方法。录像与实验的使用,使课堂互动性增强,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与思考,小组学习让每位幼儿都有发言机会,教学成果显著。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