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优秀教案

2025-07-05 11:25:267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设计思路: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力的灾害之一。唐山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等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必须提前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防护措施。这些知识包括地震小知识、避震小诀窍和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教育孩子们提高防震意识,使他们在面对灾难时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掌握逃生技巧,是我们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任务。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

2. 教育幼儿在地震发生时不慌张,懂得在安全的地方躲避,掌握必要的逃生技巧。

3. 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安全意识。

4. 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 《地震现场》影像资料、《小蟾童》防震减灾科普动画片、《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图片6张。

2. 准备一些小道具:枕头、书包、脸盆、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话题,吸引幼儿注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播放“512”汶川大地震的录像,激发幼儿的共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地震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三、围绕录像展开讨论,增强幼儿的防震意识:

教师:地震来临时,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四、播放课件《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教授幼儿在地震时的正确避难方法:

教师:地震虽然很厉害,但小朋友们不要慌张。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后,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请看我们怎样安全躲避。

五、通过动画《小蟾童》巩固防震避震知识:

教师:通过动画的形式,我们再次回顾地震发生时的正确应对措施。请小朋友们认真观看,记住这些知识。

六、进行地震演练,加深幼儿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现在,我们将进行一次地震演练。请小朋友们按照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进行安全躲避。

七、活动延伸:

学习儿歌《震前动物有预兆》,通过动物的异常行为帮助幼儿了解地震前的预兆。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地震的真实情景,也第一次进行了地震演习。他们表现得非常热烈,对地震发生时应该如何应对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然而,少数幼儿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个别幼儿的钻取技能较低,需要更多实践和练习。总的来说,这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到了防灾减灾的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