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哪10本书是必读的?

2025-07-12 11:19:039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人生必读的十本书:

一、《我的精神家园》

这本书是大家熟知并喜爱的已故学者、作家王小波的一部杂文自选集。全书分文化篇、艺术篇、社会篇三部分。王小波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与直率,道出了我们身在其中却从未虑及的生活,这就是真实,使我们不再混混噩噩地生活在世俗社会中间。因为他,我们知道这世界还有智慧,还有有趣存在。 

二、《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陈寅恪评此书,赞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本书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条理清晰、文字通畅、可读性高。

三、《迦陵说词讲稿》

这本书内容是作者多年来辗转各地讲学随时被人邀讲的一些录音整理稿,这是在这一系列讲录中内容最为驳杂的一册书。此书结合了西方文论解读古诗词,读完会使大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提高很多。

四、《白鹿原》

这部长达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是陈忠实历时六年艰辛创作完成的。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五、《百年孤独》

这本书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六、《三国演义》

因为父亲对三国很熟,小的时候经常听他讲三国里的人物,因此一直心向往之。但三国基本是文言,虽说我家里有一本破旧不堪繁体直行的三国,但对于幼小的我来说,还没有能力读懂。自己看三国,从我自己买的第一本书《诸葛亮》开始,是根据三国改变的少儿读物,节选的是孔明在世的这一段,我记得第一节是火烧新野,最后是诸葛亮五丈原病逝。

从此对诸葛孔明佩服不已,孔明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帐外的神奇,一直是我所向往的,以致后来看水浒,看智多星吴用,就没有佩服的感觉了,吴用除了智劫生辰纲可圈可点之外,其他所谓的计策无非是逼上梁山,因此对于水浒,从来也没有多少好感。后来看鲁迅,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觉得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三国的崇刘贬曹、神化孔明,对于幼年的我来说,是不能理解的。

七、《红楼梦》

看红楼,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初三毕业的时候看红楼,高中和大学接着看,总体来说,红楼的文字有百看不厌的感觉,说红楼梦是现代白话的典范,并不为过,因此对于红楼的人物,一直比较熟悉。因为看红楼,才知道了胡适之、俞平伯、周汝昌,才逐渐地熟悉三十年代的大师,幼年时经常听大伯说起三十年代的事情(大伯成长于文风很盛的春晖),我还不是很懂,成年后开始熟悉这些人物,但却没有和大伯讨论的机会,子欲养而亲不在,想来也是长远的痛。

八、《傅雷家书》

是我读上医时看的第一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书,许多年后,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忍不住再翻一翻,很想推荐给人看,很想推荐给后辈的人看,想来因为自己没有做父亲,但很想推荐给所有的父亲看《傅雷家书》。因为这本书,让我了解一个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傲骨,让我试着去了解音乐和美术,让我有兴趣去看《约翰·克里斯朵夫》,傅雷写的译者献词,“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

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也一直成为我碰到困难和痛苦时自勉和勉励他人的最好选择,想到傅雷夫妇在文 革中双双悬梁自尽,心中顿生无限的悲泣。在此我仍然郑重地推荐给刚上大学的人、推荐给将要做父亲的看一看《傅雷家书》。

九、《围城》

大学快毕业时看得很仔细和反复看的书是《围城》,钱老语言的俏皮和讽刺的刻薄,无人能出其右。看《围城》,让你认识到高级知识分子神圣光环后面平常人的一面,或许是丑陋的一面,钱老的高明,是因为这些丑陋现在还在上演。喜欢《围城》,是因为有时候觉得自己有点像方鸿渐,未免想起赵辛楣对他的评价,"你不讨厌,可是你全无用处。" ,想来自己是个无用的人,幸亏在太平盛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否则也只能受颠簸流离之苦了。

十、《读书》

《读书》是一个高品位的杂志,而不是一本书,我在大学开始,一直到毕业后很多年,对于我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