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猿手到人手过程是什么?

2025-07-19 16:21:3711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距现在大约3 000多万年以前,亚、非、欧的热带和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像海洋一般望不到边,浓密的树荫把天空都快遮满了。那时候,古猿成群地生活在树上。它们满身是毛,两耳尖耸,以果实、嫩叶、根茎和小动物之类作为主要的食物。古猿的前肢已初步分工,它们善于在树林间进行臂行活动,能用前肢采摘果实,并会使用天然木棒、石块,用树枝和树叶在枝丫间筑巢,偶尔也下地,勉强地用后肢站立行走。

后来,地球上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气候也有变化。在亚洲和非洲,大面积的森林地带变成了稀疏的林间草原。生活在这里的古猿,由于环境的变化和适应能力的差别,产生了分化。一些古猿,适应不了变化的环境灭绝了;一些古猿,从森林的边缘退向深处,继续在树上生活,它们的后代,就是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等。而另一些古猿,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成群结队地来到林间草原,开始长期的地面生活,朝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这些直立行走的古猿,后来就进化成人类。

从树上生活到地上生活,从攀缘活动到直立行走,这是从猿进化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

自然,古猿并不是一下树就能直立行走的。在地上行走时,它们逐步摆脱了用前肢帮助行走的习惯,并渐渐地学会了用后肢来走路。它们一定是经过半直立才到全直立的。它们直立的时间,也不可能是划一的。它们下树有早晚,直立有先后,参差不齐,有快有慢。这样,经过了几十万年,古猿才能逐渐把支撑全身、移动全身的任务交给后肢来负担,前肢才向手的方向发展,后肢才逐渐专门用来行走。手脚分工为直立行走创造了条件,而直立行走又反过来促进了手脚的进一步发展。古猿就这样逐渐从四脚行动,变成了两脚直立行走,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古猿直立后,视野扩大了,便于观察周围事物,更有利于适应环境。只有在身体直立以后,前肢才能充分得到解放,并转化为手;也只有在身体直立以后,肺和声带才获得解放,为脑和发音器官的发展提供条件。

但是,能够直立行走的古猿还不能叫做人。把人和猿区分开来的根本标志是劳动。

人的双手是在劳动中从猿的手演化而来的,这一演化过程是从猿到人的重要环节。

猿的手和下肢相配合,十分适于在茂密的丛林地带作攀援动作。它们用双手抓住树枝,摆动着身体,从一棵树荡到另一棵树,这种行动方式叫臂行。臂行使猿手的四指很长,形成弯曲的钩状,极利于攀住树枝;大拇指很短,可以配合其他四指握住物体,但不能与其他四指对握捏拢。这就使猿手难以像人手那样可以拿住各种形状的东西。猿在行走时采取半直立姿势,这也需要上肢的帮助。

自古猿从树上下到地面,逐步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时起,它们的身体结构同时也开始变化。直立行走,使猿手从辅助行走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从事与脚根本不同的许许多多事情:抓取食物,擎起木棒、石块,加工和使用原始的工具。这样,猿手变得越来越灵巧了。当制造出第一件工具时,作为运动器官的猿手就被改造成为劳动器官,成为人手了。

劳动使人手和猿手有很大的差别。人的双手十分宽大,手指较短,有很发达的拇指。拇指基部与手腕间的关节十分灵活,使它可以作出外展、内旋和弯曲的动作,与其他四指的动作十分协调,可以对握,能精确、灵敏地抓住任何细小的东西。手指上皮纹变得很细腻和紧密,感觉的可靠性更高。指骨变直,末端指节变宽,这是由于人手不仅仅是抓握树枝的运动器官,而且是主要从事创造、劳动的器官。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