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甲烷简介

2025-08-06 21:24:4591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国标编号 5 CAS号 6 中文名称 7 英文名称 8 溴甲烷的别名 9 分子式 10 外观与性状 11 分子量 12 蒸汽压 13 闪点 14 熔点 15 沸点 16 溶解性 17 密度 18 稳定性 19 危险性 19.1 危险标记 20 主要用途 21 健康危害 22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23 溴甲烷中毒 23.1 诊断 23.2 治疗 24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25 实验室监测方法 26 环境标准 27 泄漏应急处理 28 防护措施 29 急救措施 30 参考资料 1 拼音

xiù jiǎ wán

2 英文参考

bromomethane,methyl bromide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溴甲烷又名溴代甲烷,系无色透明的易挥发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遇堿性溶液分解。本品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职业中毒主要侵入途径为呼吸道。溴甲烷为强烈的神经毒物。属中等毒性。[1]

4 国标编号

23041

5 CAS号

74839

6 中文名称

溴甲烷

7 英文名称

bromomethane;methyl bromide

8 溴甲烷的别名

甲基溴

9 分子式

CH3Br

10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有甜味

11 分子量

94.94

12 蒸汽压

243.18kPa/25℃

13 闪点

40℃

14 熔点

93℃

15 沸点

3.6℃

16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17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72;相对密度(空气1)3.27

18 稳定性

稳定

19 危险性

溴甲烷为可燃毒性气体,遇明火,高温,助燃气体及铝粉,二甲亚砜有燃烧爆炸危险。

19.1 危险标记

6(有毒气体,有毒剧毒品)

20 主要用途

农业上用作杀虫熏剂、冷冻剂

21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损害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对皮肤、粘膜、肺、肾、肝、心血管等也有损害。以中枢神经系统和肺最早受到损害,最为严重。

急性中毒:轻度有头痛、头晕、恶心、全身无力、嗜睡、咳嗽、咯痰等;较重者出现兴奋、谵妄、共济失调、肌痉挛,并可伴有多发性神经炎和肝、肾损害;严重中毒时,因及水肿出现抽搐、躁狂、昏迷;或因肺水肿或循环衰竭而出现紫绀。可因肺水肿、神经系统严重损害或循环衰竭而死亡。接触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皮肤接触其液体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常有头痛、全身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等,亦可伴有周围神经炎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视神经萎缩。

22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为较强的神经毒物。致死毒作用带狭窄。

急性毒性:LD50214mg/kg(大鼠经口);LC5053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大鼠吸入2000mg/m3×6小时,致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389mg/m3,98次,肺部可购买到很严重的肺炎;猴出现严重抽搐。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400ppm。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5mg/L。微核试验:大鼠吸入338ppm(6小时),14天。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可疑阳性,人类不明确。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以及铝粉、二甲亚砜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与堿金属接触受冲击时会着火燃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溴化氢。

23 溴甲烷中毒

溴甲烷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职业中毒主要侵入途径为呼吸道。溴甲烷为强烈的神经毒物。属中等毒性。

23.1 诊断

溴甲烷中毒的诊断要点为[1]:

1.急性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4—6h,吸入极高浓度时可致猝死。

2.神经系统 表现头痛、头晕、乏力、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复视、嗜睡、步态蹒跚、震颤;严重者可出现谵妄、躁狂、幻觉、妄想、定向力障碍等中毒性精神病表现,或因脑水肿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或癫痫持续状态。个别患者可发生周围神经病。

3.呼吸系统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肺水肿。

4.其他脏器损害 肝、肾、心损害,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急性肾衰竭。

5.皮肤 皮肤接触后可出现接触性皮炎。

23.2 治疗

溴甲烷中毒的治疗要点为[2]:

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衣物,对接触者至少观察48h。

2.皮肤污染者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清洗,眼部接触后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中冲洗。

3.对症、支持疗法,重点防治脑水肿、肺水肿、急性肾衰竭。

4.忌用溴剂和吗啡。

24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水质检测管法

气体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25 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城市和工业废水中有机化合物分析》 王克欧等译 废水 1,2萘醌4磺酸钠比色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 空气 硝酸盐比浊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 空气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色谱/质谱法 美国EPA524.2方法 水质 26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mg/m3[皮]

前苏联(1978) 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 0.02mg/m3

27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28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29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