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及意思和出处

2025-08-11 12:29:287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它们以精练的形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对成语典故、意思及出处的润色和整理,旨在提升内容质量并保持语义的准确性与连贯性。

**成语典故及意思和出处之一:居心叵测**

战国时期,赵王派遣一位大臣出使他国进行外交谈判。这位大臣看似忠诚,实则已心向其他国家。他假意对赵王表示:“大王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我必誓死效忠。”赵王被他的话感动,答道:“你就放心去吧,我相信你定会履行承诺。”大臣假装流泪,跪地称:“我在国外,生命堪忧,但担忧的却是我在赵国的名誉。”赵王困惑,询问原因。大臣回答:“我求的不是生命,而是美名。我离开后,定有嫉妒我的人散布谣言,怀疑我是否背叛国家。如大王您听信他人,我必无法回国。”赵王坚定地说:“你放心,我发誓不信任何谣言。”大臣离开后,却投奔了其他国家,并赠送贵重礼物。消息传来,赵国的大臣们纷纷劝告赵王提防此人,但赵王却固执己见。

**成语典故及意思和出处之二:百步穿杨**

楚国有位杰出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他年轻时便展现出了超凡的射箭技艺。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同样擅长射箭。一天,两人公开比试。靶子设在五十步外,潘虎连发三箭皆中红心,赢得了围观者的喝彩。养由基环视四周,提议射百步外的柳叶。他指向百步外的杨柳树,让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红作为靶子。养由基拉弓射箭,箭矢正中柳叶中心。众人震惊,潘虎也心悦诚服。

**成语典故及意思和出处之三:一丘之貉**

汉朝时,杨惮以其才华成为朝廷的名人。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杨惮在汉宣帝时期,首先向宣帝报告了霍光谋反的事情,事后被封为平通侯。当时,朝廷中贿赂成风,但杨惮担任中山郎后,革除了这些弊病,受到官员们的称赞。然而,因年少得志,他变得骄傲自满,与太仆长荣发生争执。一次,杨惮听到匈奴降服的人说匈奴单于被杀,便评论秦朝君主信任小人,杀害忠良,国家因此灭亡。他认为历史上的君主都像同一山丘产的貉,毫无区别。因此,杨惮被免职。

**成语典故及意思和出处之四:口蜜腹剑**

李林甫在唐玄宗时期官至宰相,他才艺出众,但品德败坏。他排挤才能比他强的人,对唐玄宗则极尽谄媚。他外表和善,言语悦耳,但实际上阴险狡猾。例如,他曾暗示同僚李适之关于华山黄金的消息,使李适之上当。后来,李林甫凭借这些手段长期担任宰相。宋朝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李林甫,称他口蜜腹剑,这恰如其分。

**成语典故及意思和出处之五:草菅人命**

贾谊是汉文帝时期的著名文人,他聪慧好学,才情横溢。被文帝召为博士,后担任太中大夫。因遭人嫉妒,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的《吊屈原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后来,文帝将他召回,任命为梁王刘揖的太傅。贾谊认为,教育皇子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德行。他以秦二世胡亥为例,说明胡亥之所以暴虐,是因为教导不当。贾谊在梁国担任太傅期间,梁王不幸坠马身亡,贾谊自责不已,郁郁而终。他的这段言论流传至今,成语“草菅人命”便是由此而来,用以形容统治阶级的残忍。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