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 郭沫若 阅读答案

2025-08-17 19:28:3579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石榴》对石榴形象的刻画还显示出作者相当高超的语言艺术。作家对石榴的观察有着足够的细致、准确与真切,除了一些词汇的精确运用(作家特别注意了词的色彩感)之外,诸如“比喻”和“拟人”这样的修辞技巧还在作品中有相当频繁而又极为成功的使用。比如,将榴花比喻为“花瓶”、“希腊式的安普剌”和“中国式的金罍”,直至将其比喻为“夏天的心脏”;比如,又对榴花进行拟人化的修辞,将其由榴花演变为果实比拟变戏法,而且还会对其戏法“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从而“露出一口的皓齿”。这些修辞,不仅使作品对于石榴的刻画更加逼真,更加形象,而且还使作品更加生动,更加充满了机趣,从而也更加有益于展现石榴的生命活力。郭沫若不光是一位诗人和散文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家和历史学家,作品中这一小小的戏剧性以及从中外文物当中取譬修辞也许与此不无关系。这一特点,也是我们在阅读作品时所应注意的。

在郭沫若全部的散文作品中,《石榴》也许并不是最好的篇章,如果我们从思想内涵的深刻性方面提出要求,它很显然地略嫌单薄了一些,但是,仅以我们前面所述的特点,以及它的感情的坦率与热烈及其色彩的明亮,足以使其具有了相当独特的价值。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