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的文言文

2025-10-10 19:49:516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 帮我解答一个文言文,要它的意识的翻译

翻译?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的东西就不牢固。要以忠实和诚信为主。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错误就不怕改正。

1.“君子不重则不威”的“重”是自重,现在来讲是自尊心,也就是说每个人要自重。

2.……人都天生有傲慢,但有时候,对事情的处理,一点自信都没有,这是心理的问题,也是大众的心理。比如交代一个任务给诸位中间任何一人,所谓“见危授命”,你有时候会丧失了这个信念,心理非常空虚,在这地方,就须要真正的学问,这个学问不是在书本上,这就是自重。所以一个人没有自信也不自己重视自己,不自尊,“学则不固”,这个学问是不稳固的,这个知识对你没有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来。

3.那么“无友不如己者”,是讲什么?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上一句是自重,下一句是尊重人家。我们既然要自尊,同时要尊重每一个人的自尊心,“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你,世界上的人,聪明智慧大约相差不多,反应快叫聪明,反应慢就叫笨。你骗了聪明的人,他马上会知道,你骗了笨人,尽管过了几十年之久,他到死终会清楚的。难得有人真正笨到被你骗死了都不知道的,这个道理要注意。

4.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

2. 在不断学习中 巩固自己的古文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

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 字句提交课堂讨论, 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 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 “字 把 词”学“活” 。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

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 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3.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 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二、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 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诵读可分四步进行:

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 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 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 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 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 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3. 文言文问题与答案急求10篇简短的文言文,问题还有答案

1、扁鹊投石[注]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 (《战国策•秦策》)[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1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武王示之病 ( ) (2)君与知之者谋之(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1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 而言,一是针对 而言。

(4分)12。 (4分)(1)疾病 (2)计议,商量,谋划 13。

(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14。

(2分)“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 15。(4分)治病 治国2、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未尝苟且 __________ ②或答人简札 ___________1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①随便 马虎 ②有时(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1分) 1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3分,意思对即可)。

3、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 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 12。

下列语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以桂为饵 B。

皆以美于徐公 C。错以银碧 D。

醒能述以文者1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然其得鱼不几矣。 14。

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12。 答案:B评分:答对得2分。

13。答案:即使这样钓到的鱼也不多。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 答案: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4、【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9。 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10。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8。

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0。

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

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5、不责僮婢(节选)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

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

”终不扬其过也。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

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

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2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向取白衫且止 (2)潜觉其故 (3)奴以米易酒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终不扬其过也。

22。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2分)20。

(1)先前,原先(刚才) (2)暗中 (3)交换(3分,每词1分) 21。 (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2分,意对即可) 22。示例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

示例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2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6、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②也。

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

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递取书阅之,不数行,辄。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