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以科技为话题的作文
最佳答案
科学发展的成果令人震惊,核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例证。当人们享受着核电站提供的稳定电流时,无形的核战威胁如影随形。“记忆移植”技术同样是一把双刃剑。
想象一下这种情景,几乎所有人都会兴奋不已,因为你可以轻松地成为思想家、艺术家、作家、科学家等社会精英。科技进步将飞速发展,社会进步也将一日千里。这一切都得益于“记忆移植”技术。如果记忆可以移植,我们可以轻易地为自己植入各种精英的记忆,成为精英中的精英!此外,由于省去了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节省多少社会资源!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巨大的益处。当然,那些初级、中级的考试也可以免去了——想想看,让一个拥有爱因斯坦记忆的人去考中学物理?荒谬至极!
然而,如果事情朝另一个方向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记忆可以移植,你可以拥有亲人、朋友或陌生人的记忆,这将导致怎样的局面?你拥有你爷爷的记忆,那么你如何与你父亲、你姐姐相处?个人隐私如何保护?如果拥有一个陌生人的记忆,你如何处理与他的关系?如何处理与他的亲人朋友的关系?
也许,人类社会依赖的伦理道德将在一夜之间崩溃!
另一种可怕的后果是:如果这项技术落到了一个狂热、恐怖分子手中,如果这个恐怖分子利用这项技术移植了希特勒、纳粹科学家、艺术家、大罪犯等人的记忆,成为一个超级罪犯。如果有许多这样的超级罪犯,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是佼佼者,他们掌握着最先进的武器,进行最具破坏力的恐怖活动,世界将会变成怎样?那时,人类头上笼罩的又将是什么阴云?
相比之下,不劳而获是否会给人们带来快乐,这个问题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记忆移植技术”也是其中之一。如果正确使用,会给人们带来福祉;如果滥用,则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警惕啊!人类。
现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丰衣足食、舒适的生活环境,一直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这些愿望逐渐成为现实,让生活充满科技的音符。
人类的寿命变长了。1900年全世界人均寿命仅为45岁,而今天这一数字正提高到66岁。联合国人口署已经把老年人的年龄界定为“85岁以上”。人类寿命的大幅延长,得益于20世纪医学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婴儿出生不久就要接种卡介苗,这种疫苗自1921年起进行人体试验,消除了结核病的威胁。青霉素、乙肝疫苗、心脏起搏器、避孕药、器官移植、人造器官、显微外科、心电检测、超声波诊断、核磁共振诊断、断层扫描成像(CT)……这些今天看似平常的发明和技术都是20世纪重大的医学成就。我国科学家在上海试验的转基因牛、羊,使人类看到了“动物药厂”的曙光。试管婴儿、克隆羊的问世,使人类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旺。
世界变小了。21世纪,信息技术将从微电子向高集成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计算机将向超高速、小型化、并行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通信技术将向光纤化、数字化、综合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从事商务活动、交流、娱乐、学习,甚至工作的基本方式。
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突破了时空的约束,地球成了人类的村落。从公路到铁路,从水运到空运,运输工作的进步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1903年,莱特兄弟用木头、电线、布料制作的飞机实现了首次飞行。虽然飞行时间只有短短12秒,但它是一次划时代的事件。今天,日新月异的飞机制造技术已使人们能够在24小时内飞到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在过去一百多年里,无线电、网络技术等的发展,使信息插上了光速的翅膀。从电话到电报,从收音机到电视机,从移动通信到传真机,犹如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使人类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为方便。你坐在家里的电脑前轻点鼠标,远在万里之遥的友人,便可以在瞬间收到你发去的电子贺卡。在昔日李自成屯兵养马的陕西商洛山区,如今农民已经通过互联网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人类在突破空间约束的同时,也开始突破时间的约束。录音机、摄像机、录像机、激光唱机和数字音像设备的发明,使我们可以把自己的音容笑貌留传给后代,我们也可以耳闻目睹先辈们的风采。
科技解放了全人类,迅猛发展的科技将越来越多的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人脑的计算到电脑的计算,人类创造了“人脑创造电脑,电脑促进人脑”的奇迹。在第一台电脑投入运行后的10年间,它的运算量估计比有史以来人为大脑所有运算量的总和还要多。现在,计算机汉字输入问题已经得到根本解决,无数中国人可以使用汉字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上自由驰骋。
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日益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据估计,以科技为核心的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5%~20%,而目前这一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已上升到80%左右。
21世纪,人们将会吃上大量绿色食品,而无须担心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因为生物技术的应用可创造出生物杀虫剂、除草剂和生物肥料。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把抗寒、抗病、抗虫害的外源性基因植入农作物中,解决虫害、草害等问题,同时也有效地保护环境。不仅如此,生物技术将使抗寒、抗旱和抗倒伏等品质优良的作物大量出现,从而提高产量,满足人们的需求。
生物技术用于环境保护也将大显身手。首先克隆有完全相同基因的树林,可以使因滥砍乱伐、火灾等原因而被破坏的森林迅速恢复。而且像克隆绵羊多利那样的生物克隆技术还可以用于拯救濒于灭亡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等。
1999年6月,出席世界科学大会的两千多名代表发表了宣言,这意味着全世界科学家和科技决策者向全人类做出了庄严承诺:科学要对人类的未来负责,要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要扎根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
人类无比光明的未来并不是靠守株待兔就能实现的。这需要我们进行理智的思考和选择,需要我们付出努力,需要我们做出牺牲。面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面对资源的大量浪费,面对科技发展对伦理道德造成的冲击,人类开始觉醒了:科技发展需要正确世界观的指导,必须选择一条科技、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互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绿色文明。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