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常见的超基性岩岩石类型
最佳答案
1.超基性侵入岩
超基性岩一般颜色很深,常呈暗绿色、暗黑色、棕色及绿色,多为中粗粒致密块状,相对密度较大。主要矿物为橄榄石和辉石,次要矿物为角闪石和云母,副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尖晶石、石榴子石、磷灰石等。橄榄石在地表极易发生蛇纹石化,蛇纹石首先沿橄榄石的边缘和裂隙交代,然后遍及整体,仅保留橄榄石的假象。新鲜岩石常呈自形或半自形粒状结构、反应边结构,蛇纹石化后呈网状结构。
常见的岩石类型有纯橄榄岩、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岩等。
纯橄榄岩岩石几乎全部由橄榄石组成(图7-1a),含极少量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副矿物有铬铁矿、磁铁矿、钛铁矿、尖晶石等。镜下观察,橄榄石呈全自形或半自形粒状,正交偏光间显示二级蓝紫干涉色(图7-1b)。未蚀变的纯橄榄岩呈橄榄绿色、黄绿色及浅灰绿色,褐铁矿化或伊丁石化后呈棕褐色或灰褐色,蛇纹石化后呈暗绿色或灰黑色。西藏、内蒙古、陕西等地见有分布。
图7-1 纯橄榄岩
橄榄岩新鲜岩石为橄榄绿色,有时呈暗绿色及灰黑色,密度大。具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橄榄石和不定量的辉石组成。一般情况下,橄榄石含量占40%~90%、辉石含量占10%~40%。橄榄石常为镁橄榄石和贵橄榄石,辉石为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岩石中还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铬尖晶石、钛铁矿等。当岩石中橄榄石含量很高、辉石含量小于10%时,称橄榄岩(图7-2a、b),当辉石含量达10%~40%时,称辉石橄榄岩。按其所含辉石成分不同,分为单斜辉石橄榄岩(以单斜辉石为主)、斜方辉石橄榄岩(以斜方辉石为主)、二辉橄榄岩(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含量大致相等),镜下观察,辉石常呈较小颗粒分布在橄榄石周围,形成反应边结构(图7-2c),辉石的解理发育,橄榄石裂缝较多,辉石干涉色较低,橄榄石干涉色较高(图7-2d)。橄榄岩常遭受蛇纹石化、绿泥石化等蚀变作用。内蒙古、河北、四川、江苏等地见有分布。
图7-2 橄榄岩
橄榄辉石岩主要由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橄榄石组成,辉石含量60%~90%,橄榄石含量10%~40%,含少量角闪石及金属副矿物。根据辉石种类分为橄榄方辉辉石岩、橄榄单辉辉石岩、橄榄二辉辉石岩等。西藏、内蒙古、河北等地见有分布。
辉石岩辉石岩的SiO2含量常大于45%,是一种超镁铁质岩石。岩石多呈暗绿色至黑色(图7-3a、b),自形或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几乎全部由辉石组成,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总量可占90%~100%,含少量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铬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等。单偏光下观察,辉石呈淡黄或淡褐色,解理发育(图7-3c);正交偏光间,辉石呈二级黄、红干涉色(图7-3d)。根据辉石种类可将辉石岩分为斜方辉石岩、单斜辉石岩和二辉岩等;根据次要矿物又可将辉石岩分为角闪石辉石岩、黑云母辉石岩等。辉石岩常与纯橄榄岩、橄榄岩、辉长岩形成杂岩体。有时在辉石岩中含极少量富钙斜长石。四川、河北、甘肃、宁夏等地见有分布。
图7-3 辉石岩
金伯利岩超浅成次火山岩。曾称角砾云母橄榄岩,是一种角砾化的钾质超镁铁质岩。最初见于南非一个叫金伯利的地方,故名。金伯利岩常呈岩筒、岩墙产出。颜色较深,以绿色居多。SiO2含量常小于35%。矿物成分很复杂,既有原生的矿物橄榄石、金云母、镁铝榴石、金刚石等,又有蚀变矿物蛇纹石、绿泥石、碳酸盐矿物等,还有来自地壳深处其他岩石和围岩捕虏体中的矿物。常具斑状结构和角砾状构造(图7-4a),斑晶主要为橄榄石和金云母,橄榄石呈浑圆状并普遍受到强烈的蛇纹石化和碳酸盐化蚀变,基质呈显微斑状结构,由橄榄石、金云母、磁铁矿、铬铁矿等组成(图7-4b)。
图7-4 金伯利岩
金伯利岩是金刚石最主要的母岩,有价值的原生金刚石矿床常产于岩筒之中。岩筒面积一般小于10000m2,常成群出现,其中以具斑状结构且富含颗粒粗大橄榄石的金伯利岩含金刚石较富,而呈显微斑状结构,富含金云母的金伯利岩,含金刚石贫。我国山东、辽宁、贵州、湖北、河南等地分布有金伯利岩,山东的金伯利岩体是很有价值的金刚石矿床。
苦橄玢岩为次火山岩,斑状结构。斑晶为蛇纹石化橄榄石、普通辉石,基质为普通辉石、古铜辉石、黑云母、培长石和大量玻璃质(图7-5)。
图7-5 苦橄玢岩
2.超基性喷出岩
超基性喷出岩矿物成分与超基性侵入岩相似,富含橄榄石、辉石等铁镁矿物,有时含一定量的玻璃质。多为细粒、隐晶质和玻璃质结构,颜色较暗,色率大于90。超基性喷出岩在自然界分布很少,目前已发现的岩石类型有苦橄岩、科马提岩、麦美奇岩、玻基橄榄岩、玻基辉橄岩、玻基辉岩等。
苦橄岩是富含橄榄石的超基性或超镁铁质火山岩。深色,具粒状结构。其化学成分特征是SiO2<47%,(Na2O+K2O)<2%,MgO>18%。矿物成分以橄榄石(50%~75%)、辉石(<40%)为主,有时含少量(<10%)基性斜长石、角闪石,副矿物为钛铁矿、磁铁矿及磷灰石等(图7-6)。
图7-6 苦橄岩
科马提岩1969年首次发现于南非巴伯顿山地的科马提河流域,故名。原意只限于太古代绿岩中枕状岩流顶部的、具鬣刺结构的超镁铁质熔岩(图7-7a、b)。
图7-7 科马提岩
科马提岩主要由橄榄石、辉石的斑晶(或骸晶)和少量铬尖晶石以及玻璃基质组成。具枕状构造、碎屑构造和典型的鬣刺(鱼骨状或羽状)结构(图7-7c、d),其特点是橄榄石呈细长的锯齿状斑晶,是淬火结晶的产物。在化学成分上,典型的科马提岩以MgO>18%,CaO/Al2O3>1,低碱为特征。
在岩石学研究的早期,曾认为超基性岩是一种无喷出相的岩石。科马提岩的发现对证实超基性岩的岩浆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地幔高度部分熔融的产物,是地球早期富镁原始岩浆的代表。科马提岩中蕴藏有丰富的镍矿资源。
麦美奇岩,又称玻基纯橄岩是相当于纯橄榄岩而具有玻基斑状结构的超基性熔岩。首次发现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麦美奇河流域,故名。主要由橄榄石斑晶和黑色玻璃基质组成,有时在玻璃基质中有少量含钛普通辉石微晶及磁铁矿等。如辉石含量较多时,可称玻基辉橄岩。在化学成分上,以MgO>18%,TiO>1%,(Na2O+K2O)<1%为特征。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