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民族朋友的故事”的文章,可以提供一篇吗?

2025-02-19 16:28:41101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范文一:当兵在古交趾国云南,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52个民族。

可是服役四年却身不由己,部队的集体生活,个人无法游览云贵高原那神奇与神秘的自然风光,领略众多民族的风土人情。但通过在部队时和少数民族战友的交往,得知了许许多多的云南边疆的人文地理知识,我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还是发生在这些少数民族战友身上的故事。

一九七一年六月,中央军委发布征兵令,在云南边疆征召少数民族兵。可能唯独当时的昆明军区,担当此任。这也是为了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一大举措吧。征兵的目的说是,就是为边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说的确切一点,汉化边疆,用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去同化改造边疆少数民族的思想。现在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又扯远了,掌嘴)

当时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的的文化程度,因地域而异。交通发达的地区,在七十年代时初中生很多了。我师在西双版纳州还有其他几个州征兵,文化参差不齐,有的弟兄连汉话都不会说,汉字更是不认识。但是在这火热的军营里,少数民族战友与汉族战友的情感交流,加上汉文化的渗透。有很多的花絮和小故事,献给各位。

入伍前的激情之夜——招兵买马上征程,临别之夜涌激情。这些弟兄们参军入伍要走了,必须到县里集中。亲人相送,那场面是相当的壮观,百姓多于军人,女人多于男人。各种民族语言,各种民族的服饰打扮,汇集在一起。三两个亲人围住一个新兵,少数民族战友的高亢兴奋,女人的蔫蔫乎乎依依不舍;窃窃私语。中外电影、电视剧里军人上前线的场面,那是加工后的艺术。《魂断蓝桥》《十送红军》比起这最原始的亲人相送的场面,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小鬼见阎王,水平差远了。

夜晚来临了,我们部队的带兵首长犯愁了,这些兵的家属亲友,都是走路或骑马好几天的路程来到县城,当晚回不去了。安排食宿,紧急征用了县里的大礼堂做为旅馆。我们战友,大多是已婚青年。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有的还有小老婆,小蜜。虽然当兵入伍前的政审,要求每个加入咱子弟兵的弟兄,必须是一夫一妻,这是国法吗!有好多人把多余的媳妇甩了,公社开的一纸离婚证明,就算休书吧。到了部队,经常把离婚证明信掏出给我看的,这是后话。

晚上睡觉了。该来的都来了,不该来的也都来了。崇山峻岭,闭塞的交通,大媳妇和小老婆还有妈妈都无法赶回家中,谁都不愿走,住下吧。大礼堂,大通铺、大环境,连隔断都没有,就是这个条件了。带兵的干部们,也无法保证这些早熟的新兵们夫妻生活的私密性了。都说小别胜新婚,当兵一别就是三年两载,那就更胜一筹了。卧具简单,每人一张床,打开自己的新军被,和媳妇或家人挤着睡,临别前的激情之夜,爱咋地咋地吧!尊重民族习惯,照顾少数民族新兵的情绪吗。带兵干部轮流值班、查岗,主要怕出临时的责任事故,怕有的新兵中途变卦跑掉,那是大麻烦。

激情之夜的看点,不是我的这些新战友,在床上和媳妇卿卿我我,耳鬓厮磨,。热点,而是有很少的几个新兵,床上搂着一个女人,本人的床脚下还坐着一位lady,休息或绣鞋垫(五彩鞋垫最流行的)。入伍前的激情之夜,很短暂就这样过去了。早上,接新兵的车队出发,场面不赘述了。这些花絮都是接兵干部们传出来的。等新战友下连队后,我们这些略微早半年的兵,找他们聊天讨教。我对我连的一个战友发问:你有几个媳妇?很坦诚的回答说:两个,当兵前休了一个。送你参军入伍时,在县里集中时都去了吗?答到:都去了。我问:谁先睡在你的床上?他说:小老婆。我不解反问他:大老婆不会生气?他说:不会的。那是我们民族的习惯。我战友又自信的说:等我退伍回家了,她们俩人还都是我老婆。哦!我又明白了,不仅是风俗习惯,那是一夫多妻制家庭的美德。

不胡侃乱侃了,我该挨板砖了。三十多年前我的那些少数民族战友个人生活很前卫,很自由开放的,但是他们都在遵守一种本民族道德上的潜规则,恐怕让当今的贪官污吏,有钱人自叹弗如!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